“强行啃老”典型案例的法治意义
开屏新闻2021-02-25 07:30

“强行啃老”典型案例,提醒老人增强维权意识,面对子女“强行啃老”的行为,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用法治手段坚决抵制“强行啃老”,以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不受侵犯。

2月24日,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其中,92岁老人被子孙带至农村信用社某营业厅,对其账户进行挂失,取出存款24万元并存入孙女账户被作为“强行啃老”典型案例发布。最高法指出,本案体现了反对子女“强行啃老”的价值导向。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行动能力等原因,往往难以有效管理、处分自有财产,在此情况下,子女更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父母的财产权益。(2月24日中新网)

子女“啃老”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老人愿意是“你情我愿”,也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子女违背老人意愿“强行啃老”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最高法发布反对“强行啃老”典型案例,是一堂法治教育课,警示子女不要“强行啃老”,肆意侵占、处分老人的自有财产。

一般而言,老人对子女的付出都是真心的。当成年子女遇到经济方面的困难,父母大都会倾其所有进行帮助,比如,对子女买房首付、结婚彩礼、大病救治等大额费用的经济帮助,大部分父母都不会说是赠与还是借贷,但这种情况也属于“啃老”现象。子女则普遍认为,这是父母对子女应尽义务的延伸,不需要归还。一旦年迈的父母在治病等方面需要大笔费用,向子女索要曾经的经济帮助时,就很容易引发家庭经济矛盾和纠纷。

最高法发布的这起“强行啃老”典型案例,92岁老人被子孙带至农村信用社某营业厅,对其账户进行挂失,取出存款24万元并存入孙女账户。对此,老人心里肯定是不情愿的,而是子孙强行侵占了老人的财产。双方对簿公堂,最终法院主持了公道,彰显了法治的公平正义,保护了老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在现实生活中,此类“强行啃老”现象不少,一些子女为了“啃老”不择手段,通过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完全不顾老人的意愿,大肆侵占或处分老人的财产。在“家丑不可外扬”传统思维下,很多老人又不愿意将子女告上法庭来维权,由于家庭的经济矛盾和纠纷久拖不决,甚至导致老人想不开而酿成了悲剧,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仅限于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因此,对于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并没有抚养的法定义务。父母对其个人财产享有处分权,是否资助成年子女由其自由决定,给予子女的经济帮助,除父母有明确表示赠与外,均应当将其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应负有偿还义务,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的赠与。而子女违背父母意愿的“强行啃老”行为,更是与法律格格不入。

这起反对“强行啃老”典型案例,就是一堂公开法治教育课,一方面,警示成年子女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要“强行啃老”做出违法之事;另一方面,提醒老人增强维权意识,面对子女“强行啃老”的行为,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用法治手段坚决抵制“强行啃老”,以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不受侵犯。


作者:丁家发

责编 罗秋旭

校对 王利绚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