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云南答卷丨丽江:压实责任砥砺前行
云南网2021-02-26 11:43

丽江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条主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精准方略,强化党建引领,严肃攻坚纪律,构建扶贫大格局,丽江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丽江贫困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可喜局面。

初春,行走在丽江的土地上,眼前所见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水泥路蜿蜒向前、农家新居错落有致、扶贫产业落地生根、幸福笑脸灿烂绽放……耳边听到干部群众说得最多的就是身边的变化,奋斗奉献、苦干实干,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可喜局面。

历经5年脱贫攻坚奋战,丽江市全面摆脱了贫困枷锁,全市17.91万贫困人口脱贫,250个贫困村退出,“直过民族”傈僳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玉龙、永胜、宁蒗3个贫困县顺利摘帽,区域性、整体性绝对贫困全面消除。

丽江:共接“一机游”投诉11起 平均办结时长47分钟

分割线a

主体责任不断压实 凝聚决战决胜力量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丽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咬定“确保4.43万户17.91万贫困人口脱贫,250个贫困村出列,3个贫困县摘帽,区域性、整体性绝对贫困切实解决”的奋斗目标;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条主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个重点,落实精准方略,强化党建引领,严肃攻坚纪律,构建扶贫大格局,举全市之力投入脱贫攻坚战。

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战,组织力量必须强化。丽江市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市委书记挂包深度贫困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市长挂包扶贫任务较重的永胜县,市委副书记、人大党组书记、政协党组书记分别挂联一个县(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驻扎一线蹲点指挥作战。5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议5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63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25次,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同时,丽江市组建了21个由市级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核心指标攻坚指挥部,分设5个战区、59个战场、418个阵地、250个堡垒、110个攻坚堡垒,43支行业扶贫作战纵队,实行“四个同责”,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省、市、县659家部门、2.76万名干部,结对帮扶4.4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5年来,在丽江大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全市党员干部与群众一起立下愚公志。开山筑路,钻岩找水,开荒播绿,奋力搬掉贫困这座“大山”。全市涌现出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以及杨大林、沙天文、陈勇等脱贫攻坚领域先进典型。

分割线a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 全面补齐短板弱项

“现在我家住上了小平房,有5个房间、1间厨房和1个卫生厕所。”宁蒗彝族自治县大兴镇羊窝子村村民岳务力高兴地讲述着他家居住条件的变化。

岳务力家以前住的黄板房、木楞房透风又漏雨,他一直都有改善住房环境的想法,可全家经济收入微薄,孙子又生病,这个想法便一直被搁置。直到2014年,岳务力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帮助下,他家不仅新建了房子,还实施了改厕、改院、人畜分离。

“我做梦也没想到,到这个年纪了,还能住上新房子,现在的日子是一年赛过一年。”岳务力满脸笑容地说。

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医疗有保障是实现脱贫的基本条件。近年来,丽江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动态清零行动。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早已稳定实现,“三保障”问题全部落实到位。同时,全市还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农村饮水安全上巧做“文章”,提高脱贫质量。

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6.69亿元,实施危房改造80711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956户24965人。2020年,完成新增危房改造和住房安全提升1212户,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全面改善;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20.36亿元,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贫困县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累计投入健康扶贫资金16.12亿元,医疗保障扶贫资金7.48亿元。全市5个县(区)人民医院、58个乡镇卫生院、411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云南省贫困退出和脱贫成果巩固要求。2020年,全市4.43万户17.9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诊实际报销比例为90.4%,罹患大病、慢病、重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救治率为99.26%,群众“能看病、看得起病、不因病致贫”基本实现;累计投入安全饮水保障资金4.13亿元,覆盖农村人口40.8万人,全市农村常住人口饮水水量充足、水质“四无”、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全面达标。2020年解决了152个村组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问题;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7.23亿元,全面落实低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救助等综合保障措施,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对“三无家庭”实施了整户施保。

各项扶贫政策让丽江贫困地区面貌日新月异,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一张张笑脸绽放在脱贫路上。

打造旅游目的地的丽江半山酒店新业态 (3).jpg

分割线a

产业扶贫见成效 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立春刚过,华坪县石龙坝临江村四组的冷顺华就忙着给芒果疏花。他笑着说:“我家原来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开始种植芒果。到2017年芒果卖了20万元,家里不仅顺利脱了贫,还过上了好日子。”

冷顺华家靠发展芒果产业摆脱贫困,是丽江市以产业扶贫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一个可喜缩影。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丽江市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壮大带贫主体规模,实现产业项目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有发展愿望和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5年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89亿元,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76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7938户151422人,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由2017年底的50.3%提高到100%,产业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比例由2016年底的55.7%提高到100%。核查走访符合产业发展条件的205户均得到产业帮扶,户均享受产业帮扶项目2项以上;累计投入就业扶贫资金2.95亿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均22.24人次,培训有意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均达2.03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98万人中转移就业7.13万人,转移就业率64.91%,其中省外务工1.5万人。建成扶贫车间25个、驻外劳务机构11个、劳务服务站213个,培养劳务经纪人938人,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79万人。实地核查中符合就业扶贫条件的124户均得到就业帮扶,实现就业258人。

丽江市还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统筹规划,拟投资千亿元打造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实施沿金沙江建设100万亩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100个光伏提水项目、年产100万头生猪养殖场、连片种植100万亩特色优质经济作物、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创造100亿元以上产业的“六个一百”工程。通过努力,目前,开工建设了38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完成41座光伏提水站,100万亩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特色农产业基地规模近185万亩,总投资40亿元的国家林业生态扶贫一期PPP项目正在落地,引进上海东方希望丽江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分割线a

人物 

杨大林:一心扑在脱贫事业上 

21公里的通村路完成硬化;华新村民小组地里的花椒树已开花结籽;沙力村摘掉“贫困帽”……这一切,是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川乡沙力村党总支书记杨大林生前日夜操劳的事。如今,事情一件件正在落实见效,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当选村委会主任的第一天,杨大林对全体村民做了3个保证:通路、通电、通水。他自己贷款2万元作为通电工程的启动资金,很快解决了三家村、杨家村、新明村等3个村民小组的通电问题。接下来,他又用父亲的工资作为抵押,贷款10万元,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开始修建从三家村到新华村的公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修通了21公里的通组公路。

为了让群众彻底筑牢脱贫根基,2010年,杨大林又注册了隆欣黑绵羊养殖公司并成立合作社,吸纳全村贫困农户散养黑绵羊。公司提供养殖技术,还帮助农户售卖成品羊。

2017年,在宁蒗县“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连续奋战了整整250天后,因劳累过度,杨大林倒在村委会的值班室里再也没有醒来,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

分割线a

人物 

陈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这是陈勇多次遍访后提出建设的,如今北华村幼儿园建好了,他却不在了。”提起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陈勇,永胜县六德乡北华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张金银红了眼眶。

陈勇生前是永胜县检察院的一名司法警察。2018年3月,单位选派陈勇到六德乡双河村委会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同年9月因扶贫工作需要调整到北华村委会。2019年1月29日,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陈勇在扶贫点突发疾病以身殉职,年仅36岁。

中白水村民小组共有17户,其中15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北华村交通不便,2018年10月入户遍访时,陈勇步行进村挨家挨户调查。崎岖的山路对患有严重痛风的他来说是巨大挑战,但他仍坚持穿行在山路上。

北华村委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过多方考察、研究,陈勇和队友们发现北华村委会非常适合发展山药种植和中蜂养殖,在陈勇和队友的帮助下,目前村里养殖了260群中蜂,开始发展山药种植。

驻村帮扶期间,陈勇兴产业、促发展、抓助学、解纠纷,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北华村精准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

分割线a

♦亮点

永胜:“八个一”强产业增动能 

永胜县因地制宜推进“八个一”产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同时,按“小群体”“弱群体”与“大龙头”“大市场”的有效连接,推进“三个全覆盖”带贫益贫,以“全产业链”模式着力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县。

5年来,永胜县先后引进北大荒、华润等企业入驻永胜或合作,以一批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规模小”问题;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带头人+贫困户+企业”经营模式打造产业示范村,以一批产业示范村解决“产业散”问题;采取“群众生产、政府奖补、企业收购”的订单生产方式、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一系列利益联结机制解决贫困户“动力弱”问题;先后投入资金4000万元新建2964个小水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以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解决产业发展“不稳定”问题;引进国投集团在永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缓解本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开发银行授权额度8.4亿元为永胜县PPP项目的实施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国家农担公司在永胜设立办事处,担保融资金额每年近8000万元。国家农发基金2亿元贷款支持乡村振兴,以一套财政金融政策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对扶贫产业实施了自然灾害险和价格指数保险全覆盖,以一批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解决产业发展“风险高”问题;协调设置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不断提升农副产业的科技水平。同时与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联系,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以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解决产业发展“技术低”难题;还充分推动产品上电商,进机关、进食堂、进家庭,进商超,以一批农产品输出计划解决产品“销售难”。此外,还全力推进产业扶持全覆盖、新型主体全覆盖、农业保险全覆盖,使“小群体”“弱群体”与“大龙头”“大市场”有效连接。

分割线a

♦亮点

宁蒗:打造易地搬迁幸福城  

俗称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山区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8.4%,重重大山锁住宁蒗县彝族同胞走出大山的脚步。过去的宁蒗,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怎么办?搬下山去,开启新生活!

新营盘乡毛家乡村委会老头村小组村民杨春华说,前几年,驻村干部来到村里,走访调查收集信息后,村里确定将杨春华一家搬到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点幸福家园小区。“我们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新房,小区不仅卫生干净环境好,附近还有小凉山学校和医院,孩子读书和我们看病都很方便,生活完全变了个样。”杨春华说。

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宁蒗县严格聚焦“六类区域”,以“政策暖心、服务用心、谋划精心”为宗旨,真心实意谋划搬迁、真金白银推进搬迁、真抓实干成就搬迁。

宁蒗县选择了330亩县城“黄金地段”建设3个进城集中安置点,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808户12177人;在集中安置区实行统规统建,全面从严抓好质量监管,把搬迁安置房建成优质工程,群众满意的工程;在安置点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做好户籍、就业、社会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各安置点成立了党支部,建立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选举楼栋(单元)长,构建网格化管理机制。

5年来,宁蒗县共投入20亿元,将全县居住在“六类区域”的1万余户4.2万余人全部搬出大山,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4797户2040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5.6%。


来源 云南网记者 和茜 何嵘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朱丽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