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云南答卷丨迪庆:团结奋斗共同富裕
云南网2021-02-26 15:05

千年追寻,圆梦今朝。迪庆,海拔高,环境艰苦,2015年时贫困发生率达24.95%。全州干部群众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20年告别了千百年来困扰各族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

迪庆:团结奋斗共同富裕1.jpg

巍峨壮丽的梅里雪山 

凝心聚力攻克堡垒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迪庆藏族自治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感恩奋进、尽锐出战,以脱贫攻坚统揽稳定、发展、生态和边疆稳固四件大事,奋力开启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新迪庆的新征程。

围绕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迪庆州在政策引导、教育培训、表彰激励、文化扶贫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脱贫攻坚更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长治久安。

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的思那拉姆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全村推广种植当归、附子、藜麦等。思那拉姆积极响应,种植了1亩当归、2亩附子和2亩藜麦。思那拉姆靠勤劳的双手和越来越有知识的头脑,掌握了种植药材和藜麦的科技知识。年底,她家当归创收1000元、附子创收4503元、藜麦创收9900元,成为全村种植收益率最高的贫困户。2016年底,思那拉姆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达到了贫困户退出的六条标准。

迪庆州努力夯实维护稳定的物质基础,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贫困户均有1至2项增收产业,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1862元增加到2020年的14781元。5年来,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4万人次,人民群众致富有门路、收入有保障。

迪庆州借助脱贫攻坚主战场,借力长期驻扎的工作队员力量,紧紧围绕“凝聚人心”这一重要原则,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活动,以“新时代感恩宣传行动”“四美创建”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感恩宣讲教育。州、县(市)、乡(镇)组织民族语言宣讲团全覆盖进行宣讲,2018年以来,进村入户宣讲6500多场次,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乘势而上巩固成果

路通百业兴,道顺民心畅。迪庆州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补短板、惠民生,推动脱贫攻坚更具维护稳定、促进团结、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5年来,迪庆州公路总里程增加了35.4%,实现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柏油路、通村公路全部硬化,铁路、高速公路即将投入运营,迪庆即将成为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首个通动车的州。

全州所有行政村(社区)和自然村安全饮水、动力电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移动网络和快递服务成为农村生活基本方式。打好民生事业攻坚战,建成并开办普惠性幼儿园139所,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在全省率先开展14年免费教育,“直过民族”“推普”实现全覆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下坚实基础。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打造成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优化升级旅游文化产业;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目标,做大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以建设绿色能源重要基地为目标,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建设。建设了梅里雪山摄影小镇、香格里拉月光城、维西高原冰酒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打响了“黑牦牛”青稞啤酒、帕巴拉冰酒、香格里拉系列红酒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5年来,全州GDP年均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4%,增速位列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和全省各州市前列。

立足生态敏感区的州情,迪庆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推进,走出了一条持续脱贫和美丽家园同频共振的成功路子,累计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16729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128人,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贫困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

迪庆:团结奋斗共同富裕2.jpg

位于迪庆的露天蔬菜种植基地 资料图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从金沙江畔到澜沧江边,迪庆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泽通村流动着一支特殊的队伍——“感恩连”,成员是党员、贫困户、基层干部群众、农村产业带头人。和志方是一名老党员,加入“感恩连”后,每次“三会一课”他都认真记录,整理的政策和党务知识写满了两本笔记本。和志方用藏语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党的政策、为农村党员上党课。

迪庆州深入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治边”与“稳定”的内在逻辑,把脱贫攻坚作为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促进边疆巩固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战场,累计选派工作队长514名、下派驻村工作队员4363名,从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408名,为妥善应对涉藏地区更大风险挑战和推进新时代新迪庆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

迪庆州建立了第一议题、第一阵地、第一课堂、第一自觉、第一维稳“五个第一”机制,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推动工作落实。坚持将“依法治藏、长期建藏、富民兴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工作原则具体化、日常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等各项重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迪庆州正在举全州之力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迪庆:团结奋斗共同富裕3.jpg

欢乐的锅庄舞

故事

一人就业 全家脱贫

能到上海这样繁华的大都市打工赚钱,是香格里拉群众过去不敢想的事。自从上海市闵行区与香格里拉市开展对结帮扶工作后,香格里拉市的一批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到上海打工赚钱的愿望,也实现了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短期目标和“三年培养,返乡创业”的中长期目标。

一个小小的家政清洁包,19件重新设计过的家政工具,是罗艳的工作标配。从技校毕业的罗艳在香格里拉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帮扶下,通过沪滇劳务协作“云嫂入沪”项目,头一回离开了香格里拉,成为上海互联网家政服务平台的一名员工。

最初的一个月,罗艳特别想家,极度不适应,还好有师傅带着她,白天边学边做,晚上在宿舍学习平台上的专业技能。刚进入上海时,包吃住,除去“四金”,罗艳的月收入有4200元至5000元。如今,在她的努力下,月收入提升到了6000元,不但赚到了钱,还学到了家政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以及门店的运营管理方式。谈到今后打算,她希望以后能在悦管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门店,如果条件成熟,她想和同伴一起回乡创业,创建属于自己的家政公司。

头一回走出大山的罗艳,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也成了香格里拉市“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实践者。香格里拉市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沪滇劳务协作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提升群众收入、转变就业观念、培养本地创业种子人才的重要抓手,与合作企业共同探索“广泛动员、精准对接、按需培训、职业培养、回乡圆梦”的就业扶贫新模式,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鼓励香格里拉群众走出去,学习香格里拉城市发展紧缺的职业技能,学有所成后再回家创业。

迪庆:团结奋斗共同富裕4.jpg

迪庆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富裕。资料图

亮点

德钦:“精准”贯穿全过程

德钦,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和平安宁”,是我省通往西藏的北大门和滇藏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也是我省海拔最高、氧气最稀薄、紫外线最强、生态保护压力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国家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和生态限制开发县。全县有贫困村32个,含深度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813户12315人。

德钦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理念,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命线,切实把“精准”二字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连通到党政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各方面,突出靶向精准、政策精准、效果精准和外力精准,科学、有效、精确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近年来,德钦县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主题教育,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宣传扶贫方针政策,宣讲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涉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新生活,群众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涉藏地方各族人民的似海恩情,群众全面深刻认识到“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汇聚起“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人人感恩扶贫”的磅礴力量。

据了解,针对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产品附加值较低、群众增收渠道狭窄等实际,德钦县坚持把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作为兴业之基、富民之源,按照“长短结合、以长为主、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为工作目标,着力“发展什么产业、产业怎么发展、产业链怎么打造”等关键环节,精准确定产业路径、精准编制产业规划、精准选择产业项目、精准落实产业政策,实现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已脱贫人口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亮点

德钦:“精准”贯穿全过程

德钦,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和平安宁”,是我省通往西藏的北大门和滇藏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也是我省海拔最高、氧气最稀薄、紫外线最强、生态保护压力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国家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和生态限制开发县。全县有贫困村32个,含深度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813户12315人。

德钦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理念,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命线,切实把“精准”二字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连通到党政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各方面,突出靶向精准、政策精准、效果精准和外力精准,科学、有效、精确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近年来,德钦县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主题教育,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宣传扶贫方针政策,宣讲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涉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新生活,群众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涉藏地方各族人民的似海恩情,群众全面深刻认识到“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汇聚起“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人人感恩扶贫”的磅礴力量。

据了解,针对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产品附加值较低、群众增收渠道狭窄等实际,德钦县坚持把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作为兴业之基、富民之源,按照“长短结合、以长为主、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为工作目标,着力“发展什么产业、产业怎么发展、产业链怎么打造”等关键环节,精准确定产业路径、精准编制产业规划、精准选择产业项目、精准落实产业政策,实现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已脱贫人口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 云南网记者 张帆 杨峥 摄影报道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猫恩泊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