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涨声一片,又到了收割的季节?
开屏新闻2021-04-01 20:26

最近,共享单车、充电宝等共享经济领域频频涨价现象引发关注,折射出目前共享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瓶颈。有关专家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经济初衷是为了提高闲置资源使用效率,低价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共享经济不断涨价背离了初衷,变成了租赁经济。(封面新闻4月1日)

22.jpeg

共享经济领域掀起涨价风,首先想到的就是共享充电宝,此前还上过热搜。原本每小时1到2元的收费,现在涨到3、4元钱,在酒吧、夜店等消费场所,更是高达每小时10元。除此之外,封顶价格也令人咋舌,每24小时达到24元到40元,总封顶价99元。这一价格飙升,让网友抱怨声一片。一个充电宝才多少钱?这已经是暴利了。

这种盈利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共”倒是共了,但“享”却未必。你用的是别人用过的充电宝,但付出的成本却远远高于实际价值。伤害性并不大,但侮辱性极强。虽然只是损失几十块钱,但你会觉得商家利用了你的疏忽大意和信息不对称,来获得不该有的暴利,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我不看好共享经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带有某种先天性的不足。前期为了竞争,多采用“烧钱”“补贴”等让利策略,主要依靠的是风险资本的资金优势。但当共享平台公司获得稳定客流并使用户产生一定黏性后,背后的资本便迫不急待地想要变现盈利。看出来没有,共享平台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但是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不太可能主动改进服务品质。比如共享充电宝没有及时归还的提醒义务,你忘了还是你倒霉。真正起主导权的是资本力量,但资本又不对接用户,更没有动力去保障消费者利益。

如此一来,共享经济在温情的面纱之下,实质上变成了了一种烧钱再圈钱的游戏,当初烧得有多猛烈,之后就会圈得有多凶残。所以这些年我们看到,共享经济如走马灯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留下一地鸡毛,受伤的永远是消费者。

成熟的商业模式,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打磨。但是现在的共享经济,则有一种“捞一把就走”的浮躁心态。既没有市场的细分,也缺乏消费需求和场景的精准规划,只要有风险投资,不管有没有市场基础,便匆匆上马项目。这种一锤子买卖,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的并不是平等的互利关系,而更像是把消费者当成了“韭菜”,先是施点肥、烧点水,一旦成熟,就到了收割的季节。共享经济涨声一片,就是平台和资本挥动镰刀的信号。

商家当然需要盈利,但必须建立在良性的市场秩序之下。今天还是免费、优惠,明天就突然暴涨,价格忽高忽低,其实就是在扰乱市场秩序,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乱中取利。这是由共享经济的野蛮生长决定的,过度竞争迫使其资金压力巨大,必须以提高价格来对冲成本,也折射出共享经济自身的局限性,过于单一的服务很难产生附加值。

共享经济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值得剖析的标本。早期的共享单车市场也曾经过惨烈的竞争,“押金融资”模式换来大量的现金流,平台一时风光无二。但服务供应商变成融资平台,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当后继服务难以跟上时,共享单车便如大厦倾倒,摩拜、OFO等品牌,被收购的收购,消失的消失。但是我们看到,经过一番市场洗礼之后,重新整合的共享单车回归服务供应商的身份,再度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目测现在的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市场已经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不管多么前卫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理念,尊重消费者都是永远不变的商业伦理。只有耗光电量的充电宝,没有割不完的韭菜。

本文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复制、链接、镜像等任何形式转载。

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编辑 张京徽

编审 邓建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