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愁看建水】水至福来彝家寨
开屏新闻2021-04-27 19:35

云报 建水 头图

傍晚,阳光越过山顶,暖暖地照在李建斌家的两层小楼上。刚从地里回来的李建斌走进自家小院,拧开墙上的水龙头,清爽地洗了一把脸。“还是自来水方便哟,以后再也不用吃‘望天水’过日子了。”

李建斌家住建水县青龙镇水塘寨村,虽然名字里有个“水塘”,这里却严重缺水,村名的由来正是源于村民对水由来已久的渴望。

水塘寨村是一个彝族聚居地,地势较高,从村里可以远眺四面青山叠翠。但山有多高,水就有多远。住在高山上的水塘寨人,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天上下雨地下漏,挑水背水,曾是这里的人们抹不去的记忆。

如今穿行在寨子间,还能看到这里缺水的印记。家家户户的房檐上都缠绕着水槽,水槽连接着水管,水管伸进水窖。过去,村民们就这样一点一滴收集着“望天水”过日子。

“爬山背水、花钱买水,过去每天最心焦的就是水。”回忆着为水发愁的日子,水塘寨村党总支副书记普福金为记者算着一本农家账。“烤烟是我们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在这里种烤烟最是辛苦。烤烟移栽的时候,靠肩挑水根本不行,只能买水灌溉,一车水300多块钱,最贵的时候可以到600块,却只够浇两亩地,遇上天干不下雨,一周就得浇一次。你想想,这成本得多贵?”

过不了水这一关,水塘寨就走不出贫困。

今年10月15日,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水塘寨提水工程全面竣工。清澈的水源从业租机井,经三级提水泵站,沿着总长近3.4公里的提水管、输水管流进水塘寨580户村民的家中,全村2438人终于吃上了“放心水”,甚至还可以实现一部分生产用水供给。

“因为水,我父亲那一辈的日子是真苦,现在吃上自来水,日子也会慢慢变甜的。”李建斌一边说着,一边拧开水龙头洗菜,清澈的水流落在刚采来的野菜上,溅起朵朵水花。

充满希望的日子,因水的到来,越来越多。

眼里含着希望向前走,撸起袖子勤劳干。水塘寨产业发展因水受限,过去仅种植有玉米、烤烟等,村民们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却仍富不起来。为此,村党总支引进了耐旱的阿里山瓜(产出黑瓜子),采用玉米套种的种植模式,彻底扭转了产业发展的困局。

“黑瓜子的价格稳定,基本上都在每市斤17元至25元之间。比起单种玉米来,收入翻了好几番。”普福金说,如今村里每家每户都种上了黑瓜子,全村玉米套种黑瓜子的面积达到了近4万亩,形成了“千亩烤烟、万亩瓜”的产业格局,让群众生活有了盼头。

“现在吃水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的水窖水可以全用在灌溉上,再加上水利工程也能解决一部分生产用水需求,我们正考虑着引进一些蔬菜来试种,让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普福金指着远处的一片大山,憧憬着水塘寨的未来。

今年6月,投资800万元的水塘寨“串户路”工程比提水工程更早竣工,一条条水泥路爬坡上坎,串起家家户户。

“种了瓜、修了路、通了水,生活一下子多了许多盼头,越过越有滋味。”李建斌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在他家的小院中,传统的牛拉犁已经变为了旋耕机,过去烧煤的“土坯烤烟房”也变成了用电的“密室烘干机”。

“今年村里还新增了一台变压器,生活变好了,村里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电都不够用了。”谈笑间,有村民用手机播放起了流传于当地的彝族歌舞《阿车车咚》,明快的旋律和欢快的舞步,尽情表达着人们心中的幸福感。

在通自来水那一天,水塘寨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开武有感而发,以此为主题作了一首诗。大家读后非常喜欢,觉得道出了村民心声,于是喜滋滋地裱起来挂在了村委会的墙上,任谁走过都会仔细看上两眼,再念上几句——

水塘干涸空余塘,

塘枯水尽人茫然。

艰难困苦挖水窖,

吃水还得天帮忙。

一朝扶贫攻坚战,

百年夙愿成真相。

彝寨春光今又是,

甘泉到家人欢唱。

阿车车咚跳起来,

彝家儿女幸福长。

齐声颂扬新时代,

感恩伟大共产党。


通讯员 车安达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翘楚 李树芬 马喆 刘宣彤

责编 郭毅

校对 顾庆华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