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神童“躺平”引人深思
开屏新闻2023-09-25 09:25

最近,当年16岁就读博士的“神童”张炘炀,因其现状引发热议。

此前,张炘炀曾因10岁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备受媒体关注。之后,他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一度成为“全国年纪最小的硕士生”“中国最年轻博士”。与年少时连连跳级、光鲜亮丽的履历相比,如今28岁的他,却显得相对普通,甚至呈现出近乎“躺平”的姿态。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他直言“至少从科研上来看我是完全失败的”,还称自己“无业一身轻”“真的需要什么的话给我爸打个电话就好了,他们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

从“抢跑神童”到泯然众人,从一路赶进度到甘于平凡,对张炘炀的人生轨迹,我们或许不宜简单用“天才陨落”的唏嘘视角去评判。在他的故事中,暗含着太多关于何为良好教育、何为彼此尊重的亲子关系等重要问题的隐喻。

回顾张炘炀的受教育历程,第一要义就是“快”。在其父亲张会祥撰写的书籍《神奇的学习》一书中,曾提到一个教育理念:先盖楼,然后再装修;先把进度赶超上去,然后慢慢再补。

对很多神童教育来说,所谓的先盖楼、搭框架,更多瞄准的是成绩、拿奖、“最年轻获得者”等外在的光环和标准,这一理解是极为窄化的。就像张炘炀所说的,如今“最小本科生”“最年轻硕士生”等纪录早已被打破,当年快马加鞭追求的光环,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荣耀而已。

人的成长不能被机械地类比为盖房子,无法“说补就补”,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些方面落下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比如童年的时光、对自我兴趣的探索等都是如此。

更关键的是,人不是没有思想、一味向前奔跑的机器。习惯于实现外界给定目标、“为完成而完成”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停下来思考:这样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自己的价值感来源于何处?自己究竟热爱什么?而当这些曾被忽视的问题渐次浮现时,他们便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迷茫虚无的状态,丧失继续前行的动力。

对于张炘炀称父母欠自己一套房、自己一辈子不工作都可以等说法,有人指责他“不懂感恩”“自私到极致”。可是也要看到,“躺平”啃老或许只是一种表象,张炘炀真正面对的困境,是如何与过往经历和充满控制欲的父母和解。

的确,就像一位网友总结的:真正让张炘炀耿耿于怀的,是他从来就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要不要复读到找房、打扫,从是否留学到职业规划,家长习惯“包办一切”的思维方式,让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后的他感到无奈和压抑,最后只能用消极方式进行回应。

需要看到,这种自省必然是艰难而痛苦的。当看到父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存在的缺陷,意识到所谓“神童速成”究竟让自己失去了什么时,张炘炀内心的失落感可想而知。只是,正如澎湃评论指出的:“对于张炘炀来说,28岁仍是充满可能性的年纪,他的起点已经比大多数人高了很多,完全没有到‘躺平’的程度。只要从自怨自艾中走出来,踏踏实实付出努力,人生仍然充满希望。”拿回人生掌控权的张炘炀,也要学会走出过去,积极地为自己谋划、对自己负责。

对很多热衷于“鸡娃”的家长来说,张炘炀的故事不失为一种提醒和“剧透”: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得不偿失,让孩子错失真正重要的东西。


来源 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