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哈尼族姑娘站上COP15发言席,代表云南青年与全球嘉宾分享哈尼梯田的故事
2021-10-11 21:33开屏·推荐阅读量

春城之邀

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简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身穿民族盛装的哈尼族姑娘施晓悦作为云南青年代表登上了大会发言席,与全球的参会嘉宾分享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如何成为人与自然共生共享的典范和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故事。

哈尼族姑娘站上cop15发言席3.jpg

云南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相依存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掘利用各类有用的物种资源,不断进行引种、驯化和培育,并根据其特性,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多物种组合、多层种植复合经营体系,它保存了大量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还大大提高了系统单位面积的生产力水平,它不但是对所居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形式,也形成了一种文化,它包涵了丰富的有关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反应了山水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朴素生态观,并代代相传保留至今。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哈尼族的祖先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施晓悦在发言中讲述道:1300年前,崇拜大自然的哈尼祖先细心保护着茂密的森林,围绕森林涵养出的丰富水源,哈尼人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随势,挖田引水,开垦出了宛如天梯的层层哈尼梯田。他们修渠灌田,田渠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了梯田的用水公平和谐,而沿梯田而下的水,在河流中又形成了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

“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良性,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这样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施晓悦说,冬去春来,在千百年的轮回中,哈尼人祖祖辈辈稻作为生,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和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让哀牢山区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460种野生动物,成为世界生物多样化的展示地区。

哈尼族姑娘站上cop15发言席.jpg

伴随着她的发言,红河哈尼梯田美景出现在了背景视频上:山上是茂密的森林,山下是一览无余的梯田。无论是霞光映照下的梯田,还是迷雾半掩下的仙境,如诗如画的梯田风光都让人着迷……“今天的哈尼人充分分享着生态的红利,在葱绿的森林下,在美丽的村寨中,哈尼人依然住着蘑菇房,耕种着梯田,呵护着水系,依托生态农业的重要模式和体验式的旅游业态,生动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过上了幸福生活,千年哈尼梯田依然生机勃发,大自然的生态馈赠体现得更加充分。”

会后,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采访了施晓悦。一身红衣缀满银饰,说起话来青春洋溢,这个20岁的哈尼族姑娘是当天大会上行走的云南风,会后不少来自国内外的代表都来与她合影,“他们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觉得这也是对我会上发言的一种肯定。”

哈尼族姑娘站上cop15发言席2.jpg

施晓悦是云南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目前在读大三。“我是9月下旬接到这个任务的,最初出于保密,并不知道是要参加这个大会,临近了才知道是要在COP15上作为云南青年代表发言。

哈尼族姑娘站上cop15发言席1.jpg

”刚登上发言席时,她十分紧张,但很快就被兴奋所替代:年幼时初见哈尼梯田为它的美惊叹、这次为准备发言对哈尼梯田增加的更深理解,都让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民族的故事告诉给大家。她说,COP15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契机,让自己更多地去了解云南的生物多样性。“这次的发言经历,让我想把云南生物多样性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茜 文 云报全媒体记者 顾彬 摄

实习编辑 董宇

校对 猫恩泊

编审 刘超


点赞
点赞
只能在客服端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