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需要“绣花功夫”
首页2021-01-28 07:14

现阶段,常态化防疫,需要的是“绣花功夫”,需要的是精细、到位地实施系统防疫安排。

“倡导就地过年”“返乡需核酸证明”,国家层面释出的一系列清晰信号,正在深刻影响着公众的春节出行安排。特殊时期,“回家过年”的传统信仰,让位于“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无可奈何却也情有可原。自从相关通知公布以来,民间几度追问、官方数次回应,应该说政策的模糊性极大压缩,规定的精准化解释则基本到位。但即便在此语境下,还是有些地方自行其是、自我加戏,将“土办法”“山头规矩”,凌驾于中央关于“就地过年”的大政方针之上。

必须承认的是,在现有管辖权限、制度框架下,各地关于“防疫”确有一部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说,《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就明确,“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确定农村地区范围,制定本省的实施细则,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很显然,这种有限度的“授权”,本意是为了便于地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采取更为灵活的、适用的防疫举措。只是很遗憾,不少省市县村,直接将之演变成了“层层加码”“一刀切”。

国家倡导“低风险地区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到了村一级则直接就是一个字“滚”……这个广泛流传的段子,以一种夸张化、戏剧化的表达,深刻揭示了“就地过年”一步步偏激化、绝对化的演变路径。公众对“层层加码”的现象,并不陌生,甚至可说是洞见颇深。在我们的行政治理框架下,顶格执行乃至是超额执行“上级要求”,既是一种盲目的姿态,也是一种规避责任、投机偷懒的技巧。其核心,就是对上负责而非对下负责的责任伦理。

正是预见到了可能的风险,嗅到了一些典型的苗头,国家发改委及时敲打,重申“就地过年政策各地区不能擅自加码”。现阶段,常态化防疫,需要的是“绣花功夫”,需要的是精细、到位地实施系统防疫安排,需要的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动辄搞“一刀切”,搞“杀伐决断”的休克疗法,沉迷于比严斗狠的所谓“硬核”竞赛,最终暴露的不过是某些地方管理理念僵化、治理能力落后的深层缺陷。


特约评论员 然玉

责任编辑 袁熙

校对 刘自学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