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松针做“长菜“不剃头不泼水!除夕到正月十六,昆明的年味是这样的
开屏新闻2021-02-11 15:50

开屏新闻小编除夕送祝福:新的一年恭喜发财,大吉大利!

今天(11日)已是除夕。以往过年,城中车水马龙早已无影无踪。今年由于疫情,提倡就地过年,为不少人回味老昆明的“年味”提供时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特地采访了昆明地方史学者赵立,请其带着我们一起回味老昆明人的春节习俗。“冬去春来的这个时候,农耕社会里诸般农事都休息了,人们也好好慰劳一下自己,祈求新的一年福气连连,再把平时忙于工作而冷落了的伦理亲情修补一下。老昆明人的春节习俗,和全国都一样,都是围绕着这几个主题而进行的。”赵立说。


除夕:撒松针做“长菜”

除夕之前,老昆明人都要洒扫庭除,这是全国人民都在做的。但一些老昆明人家还有另一项清洁工作。除夕之夜,用个火盆装着烧红的炭、松针,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里往火盆里洒上醋,用醋蒸汽来“打扫”空气,然后关门,把火盆拿出大门倒掉。说是这一年的晦气就被驱除出家门了。


这一习俗的来源是陕西的“打醋炭”,是在明末永历年间,大量陕西军人在李定国、孙可望带领下入滇普及的。这种空气消毒法放到现在看也十分科学,老昆明人几百年前就知道了。


置办年货是过年的重要工作,旧时老昆明人的年货大致有几类:吃的除了肉菜果蔬、糕点糖果,还必须准备大量的官渡饵块、米花团。用的有鞭炮、香烛、春联、门神像等。与众不同的是,老昆明人过年还需要大量的松针、松枝。


松针是在吃年夜饭时撒在地上的,松枝则插在院子里、门前,这叫“松蓬”,象征新的一年清吉平安,这个习俗在全国只昆明独有。其实,这是彝族兄弟对松树的崇拜,过年时彝族要栽种松树的风俗传给了昆明汉族,千百年来,这个中华民族大融合、团结的象征在昆明已经代代相传。


除夕夜的年夜饭前,老昆明人先要供天地,祭祖先牌位,祭祖的菜肴必须有青菜白菜芹菜和鱼,表示清账、有余。孩子给长辈行礼要压岁钱。然后放爆竹贴门神春联,爆竹点燃响的声音不能中断,中断了会断了“财气”,一旦发生中断时,立刻点响备用的另外一串。


除夕门上贴的门神,中国几千年来无外乎神荼郁垒、尉迟恭秦琼。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省政府下了个命令,门神改为岳飞、戚继光,表达云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决心。这个“官方意志”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护,政府也印了大量门神图发放,一时间,老昆明家家门上都是这两位民族英雄威风凛凛的形象。


做完这些才能入席吃饭,年夜饭的菜肴琳琅满目,农村里的杀了年猪,老昆明传统的“猪八碗”菜肴自不可少,很多人家还要烧起滇式火锅——“炊锅”,煮上白菜、豆腐皮、木耳、蛋卷,热热和和地开吃。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还得有条完整的鱼——连年有余,讨个口彩。


吃完年夜饭,把吃剩的菜并入没有切过的青白苦菜、蒜苗芹菜汤中,谓之为“长菜”,后面的几天都煮了再吃,寓意“长吃长有”。吃完年饭,用一根甘蔗根部顶住家门封门,开始“守岁”。


古代传说,有个怪物叫“祟”,鬼鬼祟祟嘛,过年时候专门跑进人家来捣乱,摸小孩子的额头,所以要给小孩子“压祟钱”,后来“祟”写成了“岁”,这一夜,全家坐在一起说话,很晚才睡。


现在看起来,“守岁”是一家人在忙碌一年后,阖家团圆,专门用这个时间来好好沟通交流的一个很好的习俗,家事国事天下事,老人子女小孩子,围坐一起,度过一年的最后一晚,其乐融融。


初一:不剃头、不泼水、不扫地、不动菜刀

初一子时,也就是凌晨0点,新旧年相交,妇女要到厨房灶前,供上点酒茶糖,把新的灶王爷画像贴起来,迎灶王爷回家。男主人则要把顶门的甘蔗翻过来,叫“翻梢”,赌场中称钱为“梢”,也就是“翻本”。甘蔗甜甜蜜蜜的味道,预示着新的一年发财加甜蜜,外地不一定有甘蔗,或者还没想到这一层。


正月初一这一天,不剃头、不泼水、不扫地、不动菜刀、不讨债。老昆明人一起床换上新衣,查查老黄历,看喜神在哪一方,向喜神行礼,蒸一笼米糕大家当早餐,称之为一年比一年“高”。


也有的全家在一起吃炒饵块。饵块是云南特特有的食品,与江南的年糕不同在于年糕是用米粉做的,饵块是用米饭做的,是中原地区的古食传到云南后,现在只有云南保存的食物。昆明人炒饵块要放入火腿、豌豆苗、大葱、腌菜、甜酱油等配料,油漉漉地端上桌来再放上辣椒油,大家热腾腾地吃上一碗。


吃完炒饵块,老人守在家中,大人们就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各家各户都准备了泡米花茶,招待来拜年的人们。有的人家不愿意有人来打扰,放条板凳在家门口,别人看了也就不进去了。


这时候,昆明街上最热闹的是文明街一带,这里是出售各种儿童玩具的铺面集中地,戏脸壳(面具)、木头刀枪、小鼓都在吸引着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们,玻璃做的“嘣硐”被孩子们吹得响声一片。


大街上,一些商家出钱请来的龙灯、狮子、旱船、霸王鞭表演也开始了,在各个铺面及大户人家门前敲锣打鼓,舞个不停。滇剧、花灯在民间演出。茶馆里,各种围鼓、清唱吸引老年人来喝茶静听。


初二:买“发烛”供“元宝鲤鱼”


大年初二,是老昆明人迎接财神的日子,一早需买“发烛”——过去引火的木片,纸元宝,特别是昆明特有的“元宝鲤鱼”供在财神面前,以图一年财源广进。


初五:忌串亲访友,不准串门

到了初五,这天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妇女不能用针缝纫、打破东西等诸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过了这天,很多过年时的禁忌就打破了,可以扫地了,妇女也可以用针缝纫了,一些过年关门的店铺就开始营业了。


老昆明人家这几天就吃饵块,炒饵块、煮饵块、甜饵块,就着一锅长菜汤,直到长菜汤发酵发酸。现在来看,这种食俗很有道理,春节大家都在休闲,平时的煮饭做菜,还不如就吃饵块来得方便,何况大家过年,也没人来卖菜。那一锅长菜汤发酵后,吃下去还有助于消化,免得大家都“撑伤”了。


初七:庙会借机寻意中人

到了正月初七,昆明西坝东岳庙举行庙会,昆明人就到金汁河边拜神烧香,其实就是郊游。过年总不能天天都在城里“宅”着吧?庙会上还支起秋千架供大家玩耍,青年男女们也借机寻找着意中人。


不过更热闹的郊游是正月初九的金殿庙会,传说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不只是在金殿所在地的鹦鹉山一座山上,庙会的摊子延伸出了好几里地,有各种杂耍表演、打把势、高跷、耍狮子、对山歌、唱小调。旧时昆明人赶金殿庙会,都是自带饮食在山上野餐,呼朋唤友,一片热闹。


初十:灯市开始灯火辉煌

正月初十之后,昆明灯市开始,每天晚上,现在的正义路一段,一到夜里,灯火辉煌。水景灯、走马灯、宫灯,各种彩灯聚集,游人观灯购灯通宵达旦。这也是老昆明人一年内最丰富的夜生活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 

灯会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昆明人说“元宵”的意思就是“年过完销假”了,这天老昆明人才会撤去过年期间的神台及供品,晚上家家煮元宵吃。传说元宵的名字和云南还有点关系,说的是民国袁世凯称帝,觉得“元宵”这个名字对他不吉利,下令改称为“汤圆”,但云南人就不改,护国起义一枪把袁世凯打下马来,应了“元宵”的音。


正月十六:老人带全家人“送百病”

最后,正月十六晚上,老昆明人“送百病”,由老人带着全家人焚香找到十字路口,老人问疾病送走了没有,大家答“送走了”,所有再重新走一条路回家,不能原路返回。老昆明人说,在新的一年这样做了后,所有曾经的疾病、灾难,就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 张勇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郭毅

编审 刘超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