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云南答卷丨昭通:感恩奋进决胜乌蒙
云南日报2021-02-26 11:32

这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多年来,12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一线,努力闯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突破的路子,在乌蒙山打响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脱贫攻坚大决战。

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最大的发展机遇,12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一线,努力闯出了一条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倒逼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突破的“昭通路径”,奋力跑出了平均每天脱贫1000多人的“昭通速度”,锻造锤炼了为民务实、实干求真的“昭通作风”,塑立了文明友善、开放包容的“昭通形象”,淬炼形成了敢打善拼、坚韧求成的脱贫攻坚“昭通精神”。

春游正当时!昭通这些景点不打烊,欢迎你来玩!

分割线a

敢担当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昭通山大谷深,沟壑纵横,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96.3%的地域是石漠化严重的山区。长期以来,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五个并存”是昭通最大的现实写照。

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就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村1235个,深度贫困村691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55%,超过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成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昭通考察,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脱贫攻坚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历史挑战。按照“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工作要求,坚持把“四个敢不敢、善不善”作为重要标尺,探索实践“133”工作思路,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全力做好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四篇文章”,在千里乌蒙山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

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牢牢扛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切实强化“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构建各级领导干部责任上肩、挂甲上阵的组织体系,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集中物力财力、人力精力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

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市12万多名党员干部战斗在脱贫一线,6.37万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市县两级共选派4592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派出624名督导员驻村督导,其中,25名扶贫干部把宝贵的生命定格在攻坚战场。昭通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探索推行“干部联系支部、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市直部门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选派优秀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等工作机制,用机关沉下去促进基层动起来,用干部扎下去带动群众干起来,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一户贫困群众背后都站着一名共产党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春游正当时!昭通这些景点不打烊,欢迎你来玩!

分割线a

聚目标   扣准“四粒扣子”做好“四篇文章”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昭通坚持精准思维,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怎么退”“退出后怎么办”四个重点,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着力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2017年,昭通以动态管理为契机,组织2.36万名党员干部,对129.73万户529.03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面精准锁定未脱贫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系统、全面建立起全市农村户籍、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账。2018年,昭通以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为抓手,科学制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在3年时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5.46亿元,实施库内项目1.19万个,以高质量的村村清、户户清确保整县摘帽。

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按照贫困退出机制,严格程序、严格考核,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和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两类对象”从4.2万多户18.4万人下降至9552户4万余人。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贫困退出“571”标准,昭通坚持把做好做活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四篇文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17年以来,昭通坚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打破乡镇、县区行政区划,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建成以靖安、卯家湾两个全国第一、第二的大型跨县区安置区为代表的69个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区,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达9个,将居住在深度贫困山区的36.24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一步实现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的“直过式跨越”。

在做好产业培育文章中,充分借鉴云南烟草发展模式和经验,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的要求,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品牌与效益同步提升。

在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坚持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2020年,昭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转移农村劳动力252.47万人,转移就业率、省外转移就业人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项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5年来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55.89万户;215.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94%;累计硬化农村公路1.86万公里,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5万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通硬化路、通客运、网购物流全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14.35万名“两后生”通过就读职业教育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创新查户籍对学籍、查学籍对学生、以实际对系统、以系统对责任的“两查四对”控辍保学机制,按照摸清家底、依法处置、规范责任、动态管理“四步走”工作法,确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因贫辍学失学;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分割线a

谋跨越   打好“五大战役”,保证脱贫成色

围绕“人的脱贫”“人的改变”这一根本点和出发点,昭通市全面开展了打好打赢“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五大战役”,以高质量的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成色”。

2020年,面对全市还有15.9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个贫困村、镇雄县摘帽的目标任务,昭通对标对表贫困退出“571”标准,集中全市优势兵力、统筹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各类资源,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靶向发力,坚决有力打好 “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

为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昭通聚焦“一配套两支撑强服务”,高质量开展“五清”行动和动态管控,做实迁出地和迁入地“两篇文章”,努力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

为打好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昭通坚持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以单点突破带全局,按照“三个全覆盖”和“三个有”要求,持续推动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

为打赢打好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昭通按照“近抓外出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千方百计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就业。全市100.61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转移就业84.23万人,就业率达83.72%;13.34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中转移就业11.88万人,就业率达89.06%,全市“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清零。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改变群众的物质条件,更要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和村庄的面貌。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中,昭通“以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为抓手,坚持把广大群众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把提升养殖水平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把改善物理环境面貌与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相结合,从2020年6月开始,在全市发动了一场领导示范、干部带头、全面发动、全民动手的人民战争。通过一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全市2.77万个干净整洁型村庄建设实现全覆盖,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

昭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感恩奋进,砥砺前行:、

——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机遇,汇聚起万众一心、同心同向的强大合力。

——始终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长期困扰昭通发展的主要“瓶颈”得到根本性改变。

——深入贯彻全省打造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目标,坚持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引领新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四个一”行动,谱写“中国最美丽省份”昭通篇章成效明显。


来源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沈迅

配图为晚报资料图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朱丽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