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云南答卷丨楚雄:攻坚克难精准务实
云南网2021-02-26 12:34

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施策,上下齐心,奋力攻坚,楚雄州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8个县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有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个省级重点县、1个嵌入市,是乌蒙山片区和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自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楚雄州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上下齐心奋力攻坚,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困扰楚雄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楚雄永仁:永定河的三线美1.jpg

分割线a

“十万扶贫大军”尽锐出战合力攻坚

 “脱贫攻坚是楚雄州各级党员干部的一项硬任务。只有坚定信心决心,紧盯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把脱贫攻坚往深处做、往实里抓,才能确保打赢全州脱贫攻坚战。”楚雄州委书记杨斌表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楚雄州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认真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制度,州委书记、州长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始终坚持对脱贫攻坚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和开展指挥调度,带头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乡镇全部遍访多次访,强化力量统筹和资金安排首先考虑脱贫攻坚,真正做到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州12636个基层党组织和103个乡镇8240名干部职工,1100个村(社区)3558名干部,14892个村(居)民小组17434名干部,40215名农村50岁以下在家党员,31017名机关事业单位挂包干部,2768名驻村工作队员,共同组成“十万扶贫大军”,明确职责分工与定位,用心用情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下足“绣花”功夫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楚雄州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把精准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各个环节,紧扣“六个精准”要求,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社会帮扶、沪滇扶贫协作项目精准安排到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结合实际制定了《楚雄州五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现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全覆盖,做到贫困村村村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户户有帮扶责任人。通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坚定不移抓产业兴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全面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通过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武定县脱贫任务占全州的三分之一。楚雄州把以武定县为主战场的深度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从政策、资金、力量上向武定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武定县实行州委书记、州长“双挂包”“双督战”,制定实施系列政策措施,选派最优秀的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脱贫攻坚行动开展5年来,全州累计投入武定县脱贫攻坚资金76.37亿元,7360名干部结对帮扶武定县贫困户,攻克武定县深度贫困堡垒。2020年5月17日,省政府批准武定县脱贫摘帽。至此,楚雄州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楚雄永仁:永定河的三线美2.jpg

分割线a

9大专项行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如今,楚雄州脱贫目标已经实现,但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楚雄州已制定实施《楚雄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实施意见》,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动态帮扶机制、防贫基金、防贫保险、临时救助等保障措施,实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提升攻坚专项行动、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提升攻坚专项行动、稳岗保就业提升攻坚专项行动等9大攻坚专项行动,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1月19日,楚雄州在全省16个州(市)中率先研究制定印发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4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建救助平台开展救助专项行动,依托楚雄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的“困难救助”模块功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内容,为农村低收入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救助;通过实施产业帮扶全覆盖专项行动,重点推进粮食、烤烟、特色经济作物等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构建“农业、工业、旅游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多措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因村制宜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专项行动,采取经济实体帮扶、带动就业帮扶、公益岗位增收、基础设施惠民等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通过实施扶志扶智专项行动,帮助困难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

在武定县猫街镇胤泽农业出口蔬菜基地,露天菜地和大棚里各类蔬菜长势喜人。2016年3月,云南胤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了猫街镇550多亩地,建起山区高原特色精品出口蔬菜种植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全村3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特色种养业不仅为脱贫发展引来了活水,也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楚雄州围绕做好思路、群体、内容、规划、项目、政策、力量、体制、机制和考核“十个衔接”,制定出《楚雄州关于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基础设施扶贫与全面改善发展条件、生态扶贫与实现生态宜居、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社会事业扶贫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建促脱贫与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相衔接,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有机衔接的新发展格局。

特别是在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相衔接方面,楚雄州将继续围绕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要求,加快打造绿色食品牌,同时采取“土地租赁+返聘务工”“能人+托管代养”“企业+扶贫车间”等模式,切实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积极探索建立普惠性惠农支农政策机制,构建乡村振兴政策保障体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脱贫攻坚好的经验做法延伸、借鉴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  

楚雄永仁:永定河的三线美4.jpg

分割线a

数读

“十三五”期间,楚雄州累计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2.15亿元、教育扶贫资金32.8亿元、健康扶贫资金27.23亿元,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

2020年全州10个县市中9个通高速公路,1个县高速公路正在建设, 103个乡镇通等级以上公路, 1101个村(社区)实现100%通硬化路。

累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49万人,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5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033人,1.47万人贫困劳动力通过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实现就业。

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828人,实际完成125666人,完成率262.7%;计划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数60122户,实际完成112746户,完成率187.5%。  

分割线a

 人物

龙兴文:致富不忘乡邻

在禄丰市勤丰镇红土山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村主任龙兴文与其他村“两委”成员正在开会。

今年35岁的龙兴文,经历了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再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村委会主任的变化。凭着不等不靠不要的骨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实现了脱贫奋斗致富人生。

红土山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这里交通不便,村民们思想守旧。截至2018年,全村143户456名苗族同胞有48户172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37.8%,是勤丰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

2014年,龙兴文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家里真穷!”龙兴文回忆说,年迈的母亲长年生病,医药费占了家里的绝大部分支出,即使夫妻俩年复一年在地里辛勤劳作,全家五口人还是只能挤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

2016年,红土山村委会至334县道的土路被扩修硬化,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到村里收购家禽牲畜的商贩逐渐多了起来。龙兴文萌生了依靠发展禽畜养殖脱贫的想法,并得到了结对帮扶干部的支持。龙兴文拿着政府支持的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和家里凑的8000元钱,买回一头母牛饲养,赚到钱后又扩建了牛圈,通过免息扶贫小额贷款发展产业。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龙兴文积极参加畜禽养殖专业培训班,一边种地一边学习养殖技术。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和牛价稳中向好,他养殖的牛实现了订单销售。2018年,通过肉牛养殖销售,龙兴文家实现家庭纯收入4万多元。

同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龙兴文和另外40户村民搬到了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了125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新楼房,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摘掉了贫困帽。

为了帮助更多仍未脱贫的乡亲摆脱贫困,龙兴文带领同村的4户贫困户组建了养殖团队。2018年底,张学友等4户贫困户实现年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顺利脱贫。随后,在镇扶贫办的支持下,2019年,龙兴文牵头成立了红土山第一家合作社——红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养殖黑山羊、肉牛,种植紫苏、白芨、金银花等中药材。当年,合作社5户社员实现家庭人均年纯收入8500余元。如今,合作社社员已增加到33户。

由于在帮带村民方面发挥的作用,勤丰镇将龙兴文列为补充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对象进行培养,之后又被高票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他说:“当了村主任,我更有责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底,红土山村已实现整村脱贫。龙兴文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持续稳定的收入,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罗旺军:把山货变“网红”

南华县五街镇是一个海拔2450多米的彝族聚居高寒山区,独特的高寒冷凉气候和生态优势,孕育了野生菌、核桃、野生松子等大量优质农特产品。

“我们五街出产的松茸品质上乘,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等原因,好产品缺乏好的销售渠道,很难走出大山。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却难以增收致富。”五街镇中村村委会筲箕地村村民罗旺军告诉记者。罗旺军大学毕业后到昆明从事农产品销售、电商物流等工作,2013年初他和妻子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毅然回乡创业,探索通过电商平台把家乡生态优质的农特产品卖到全省乃至全国,他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彝哥”。

2016年,罗旺军抓住南华县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契机,率先创办了五街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成立南华县小彝哥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注册“小彝哥”产品商标,注册网店入驻淘宝、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平台,加盟了顺丰、中通2家快递公司。

“如今,我们的鲜松茸、鲜牛干菌、鲜鸡枞、鲜干巴菌等野生菌,已经实现了24小时内新鲜采摘并寄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萝卜干、洋芋等产品也通过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走向了全国。”罗旺军介绍,五街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线上线下交易额从开始的每年几万元增加到每年几百万元,2020年实现交易额700余万元。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是罗旺军一直坚守的信念。他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和全镇14个村委会310户贫困户签订了农特产品购销合同和订单农业合作协议,以高于同期市场价5%的价格优先收购和销售贫困户的产品。通过网店,五街的松茸、萝卜、贡菜、核桃等“土货”变成“网红”,“飞”向全国各地。

2020年,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户均增收1800元,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临时务工岗位30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00多人次。

“我还要多动脑筋、多谋思路,不断创新销售模式,加大力度推广销售家乡的优质农产品,让家乡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罗旺军说。


来源 云南网记者 吕瑾 殷洁 通讯员 徐美玉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朱丽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