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云南答卷丨德宏:固边兴边书写华章
云南网2021-02-26 14:33

5年减贫12.07万人,规划“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将伐木人、狩猎者变成了护林员、护鸟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德宏州各族干部群众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精彩华章。

德宏:固边兴边书写华章1.jpg

各族群众携手共建全面小康社会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六个精准”要求,坚持精准施策、尽锐出战,构建起整体联动、协调并进、逐一突破的攻坚格局。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9.43亿元,举全州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书写了德宏边疆各族群众携手共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精彩篇章。

德宏:固边兴边书写华章2.jpg

关璋幸福小学放学的孩子们

5年减贫12.07万人

近年来,德宏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全省率先组建州、县市和乡镇三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形成全州上下统一指挥、步调一致、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全州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挂联点调研指导、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走访,围绕“理论政策宣讲、访贫问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督促基层健全脱贫攻坚机制、纠偏纠错、推动目标任务落实落地”等6项具体任务。严格落实“部门定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相关要求,全州25185名干部实现对39158户15248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

5年来,累计向全州336个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5600人次,每年坚持对县市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副总队长,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工作队员培训全覆盖。经过持续奋战,德宏州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07万人实现脱贫,4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通过完善“一户一策”,确保户户清。按照“户户达标”的要求,认真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精心编制“一户一策”方案,确保未脱贫户达到脱贫标准,已脱贫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返贫。以种养业或其他经营性项目为主的家庭生产经营良好,有稳定的增收产业和增收渠道。全面对标对表,确保村村清。认真对照贫困村7条标准,做到所有建制村达标。目前,德宏州336个建制村均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电、通水、通邮、通宽带网络、通广播电视信号,卫生室、学校建设全面达标,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面消除。全面加大问题整改,确保事事清。及时制定出台《德宏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完善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意见》,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德宏:固边兴边书写华章3.jpg

陇川县蔗农抢收甘蔗

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走进芒市勐戛镇大新寨村,第三村民小组副组长陈有光正在打理着自家养的蚕宝宝。

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化小蚕共育基地+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科技特派员+公司技术人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示范推广模式,德宏州有效打通和落实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使桑蚕产业成为地方脱贫攻坚主要支撑产业。

“除了蚕桑产业外,德宏立足资源禀赋,认真规划‘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咖啡、坚果、肉牛、烟草、粮食、蔗糖、茶叶、果蔬、中药材等其他重点产业,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全覆盖。”德宏州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从“稳岗就业、交通补贴、生活费补助、劳务输出补贴、创业贷款、扶贫车间建设”六个方面支持就业扶贫,全力助推就业扶贫工作。

2016年至今,德宏州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3万余人次。通过产业就业扶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末7917元上升到2019年末11409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州共实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3642户,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0458户;全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61个,打造了300多个美丽乡村。

德宏州在教育帮扶中实施“两个全覆盖”,即:帮扶“覆盖全体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从学前到大学教育全过程”,学生奖、贷、减、免、补教育帮扶政策全面落实,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致贫。

截至目前,德宏州共投入资金21.12亿元,新建校舍116.98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57.5万平方米,购置设备11.6万台/件/套,购置图书64.45万册,新建和改扩建了280所中小学,确保了每一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到校读书。同时构建学校、家庭、乡村组织、社会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面开展“四查三比对”工作,健全学校线和政府线“双线”,县、乡、村、组“四级”的联控联保责任体系,依法有序推进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目前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零辍学”。

德宏:固边兴边书写华章4.jpg

各族群众携手共建全面小康社会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盈江县石梯村位于中缅边境,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近年来,石梯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调整种植结构和完善护林管林机制,变“光头山”为“绿水青山”。打造品牌吸引游客到石梯观鸟休闲,促进民宿、餐饮等服务业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石梯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修复与脱贫致富“双赢”的发展路子。

“十三五”期间,德宏州累计投入森林生态效益、天然林停伐补助和生态护林员选聘等生态建设资金5.45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7万户次,补助资金1.2亿元,带动1万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同时,将伐木人、狩猎者变成了护林员、护鸟人,组织开展以观鸟、观猴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使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加大林下资源综合利用,种植石斛、草果等林下经济作物万亩,加强对贫困群众林草技术推广,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亮点 

瑞丽: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瑞丽市42家商(协)会和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与全市29个行政村签约结对,在全省率先实现结对帮扶行政村100%全覆盖。

自2016年启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商会、协会参与帮扶社会资金累计投入1037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余人次,为99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月均增收2500元。通过“教育基金”和校企联盟办学等方式,扩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力度。累计发放助学金近400万元,扶持贫困家庭学生688人,发放“产业发展基金”153万元,开展产业帮扶项目40多个。

同时,重点向贫困家庭的高校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特困人群倾斜,通过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方式,使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畹町长合商贸有限公司累计出资436万元,在教育、发展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和工作,带动20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德宏州福建商会累计出资131万元,持续开展捐资助学、发展产业、完善村组基础设施;景成集团、德龙集团、嘉福房产等企业和个人,出资226万元扶持学生584人。

陇川示范引领精准施策 

陇川县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示范引领、培育产业、改善条件等举措,闯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之路。

近年来,陇川县累计抽调1174名精兵强将,选派15名乡镇队长、232名第一书记派驻扶贫一线,带领各族群众共谋发展。先后有46名先进个人和陇川县人民检察院等8个集体获省、州表彰,并培养138名“双带”党员,创建26个州级党建示范点。采取“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围绕“蔗园+糖厂+食品加工+有机肥厂”产业链,开辟出一条“甘蔗变白糖、糖蜜变酵母、酵母废弃物变有机肥”闭合循环的绿色产业链。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围绕“桑园+蚕茧加工+纺织制造+丝绸织造+服装制造”产业链,创造出“桑叶变蚕茧、桑条变菌包、菌包变农肥”的绿色经济链。利用口岸物流+进出口产品加工,引导沿边农村居民参与边民互市贸易,开辟增收新路子,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617户,实现C、D级危房全面消除。建设通村通组道路1098.74公里,全县9个乡镇通油路,774个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开通乡镇、村客运班线车24条,行政村100%通班车。累计开发就业、公益性岗位666个,举办招聘会41场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5万余人。依托主导产业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建成8个扶贫车间。积极推动优质农特产品进机关单位食堂,助推消费扶贫,全县共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10家15个产品。建成15个集中安置点,2034户7925名群众搬出穷窝,全县35个贫困村和34461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梁河:产业就业两手抓 

2014年以来,梁河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产业就业两手抓、两手硬,成效显著。

2014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产业帮扶资金3.7亿余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41亿元,重点发展粮食、畜牧、茶叶、烤烟、甘蔗等主导产业,鼓励发展蚕桑、食用菌、油茶、滇皂荚、中药材、果蔬等特色产业。采取外引内培,引进中粮集团、上海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民生养殖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培育本地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搭建“企业+基地+其他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村党组织+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实现新型经营主体、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益三保障。2014年以来全县产业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567户30943人,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享受到产业项目帮扶,产业帮扶覆盖率达100%。

就业方面,组织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挖掘机、养殖、创业、电商、电工电焊等技能培训,共培训建档立卡户劳动力14542人次。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招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大学生公益性岗位70个,深化与上海青浦等地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在上海青浦区设立稳岗就业服务站,在县乡设转移就业服务站,每个行政村和易地搬迁点安置一名就业信息员,搭起转移就业服务网。先后组织招聘会16场次,提供招聘岗位1.3万余个,现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1269人;通过外转和内转几个一批帮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9307人次。

德宏:固边兴边书写华章5.jpg

各族群众携手共建全面小康社会

特写 

五和家园新气象

初春,盈江县旧城镇五和家园家家户户的民居上竖起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五和家园居住着傈僳族、景颇族、汉族、阿昌族、傣族共5个民族,规划面积301亩,规划设计共2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纳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94户。建有居民居住区、农特产品加工与交易区、养殖区、民族团结小广场、观光农业区等。

“我们受到泥石流灾害而搬到现在的居住地,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搬迁后,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各方面都得到极大地提高。”汉族村民王维三说。五和家园党支部书记赵兴文介绍,搬迁后,乡亲邻里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家家户户干劲足了。

五和家园,户户开墙透绿,没有高高的围墙,没有人心的隔阂,5个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交流和融合,5个民族乡亲邻里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合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精神家园,展现出“民族亲、人心齐”的动人画卷,呈现出和谐共融的美好景象。

三台山披上绿装

德昂族是德宏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三台山也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德昂族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这几年,德昂族群众大力发展坚果种植,三台山的山山洼洼全部披上了绿装。全乡目前已种植坚果3000多亩,达到人均5亩,改善了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果按每亩5000元的保守估算,纯坚果年收入达2亿元……”全国劳模、三台山致富带头人苟有生在现场教学时说。

此外,当地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德昂族乡的发展,多次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推进农村带头人培养工程。大力发展澳洲坚果、西番莲、肉牛、民俗文化旅游等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文章,建成了澳洲坚果、甘蔗种植、肉牛养殖党员示范基地。同时,培养了一批产业发展党员示范标兵。

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合作社组织入社457户1828人。2019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3元。


来源 云南网记者 管毓树 通讯员 罗仁严 辛国杰 李天义 摄影报道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猫恩泊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