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别让“密薪制”异化为以权谋私的“暗器”
开屏新闻2021-03-19 07:46

个别领导干部片面强调“工资保密”原则,使制度异化成了少数人以权谋私、拉帮结派、对抗监督的一大“暗器”。

记者日前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获悉,针对人民银行系统部分直属企业中,“密薪制”被个别领导干部异化为个人特权和内部控制的工具等问题,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深入开展纠治。目前,系统内发现的有关案件均被查处,违纪违法所得已全部退回。(3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查处情况印证了公众关于“密薪制”弊端的担忧:有的借“密薪制”谋取私利,先给自己“亲信”多发奖金,后又通过索要或通知到消费现场“买单”等方式将多发的奖金“回收”;有的将薪酬分配作为维系小圈子的“筹码”,奖金只给“圈里人”;有的把“密薪制”作为对抗监督的“挡箭牌”,面对各种巡视、检查时,动辄以“密薪制”为由,拒绝提供薪酬情况……显而易见,“密薪制”在执行中异化变味了,其背后隐藏的是腐败。

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密薪制”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是把利弊并存的双刃剑。一方面,“密薪制”尊重员工隐私,保护高薪员工,可避免盲目攀比现象;另一方面,它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侵犯员工权益、制造新的不公等问题。为扬长避短,“密薪制”设计之初就确定了若干原则共识,“薪酬体系公开、程序民主集中、个人工资保密”就是基本的游戏规则。

但对那些热衷钻制度漏洞的人来说,“密薪制”就像“牛栏关猫”,这也是社会对“密薪制”的最大担忧。查处情况显示,在执行中,个别领导干部选择性忽视“薪酬体系公开、程序民主集中”等要求,片面强调“工资保密”原则,使制度异化成了少数人以权谋私、拉帮结派、对抗监督的一大“暗器”,严重破坏了单位政治生态。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近年来,金融领域反腐广受关注,纪检监察机关也始终紧盯这一重点领域。据报道,2020年全国金融领域有80余人被查处,近20人是中央一级金融单位的领导干部,突出集中在银行业。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显示,今年将“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持续惩治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金融反腐持续深化,对那些热衷钻漏洞者来说,不啻当头棒喝。

“密薪制”异化及其背后的腐败等乱象不是某类企业和领域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对此,纪检监察部门不妨“举一反三”,在相关重点企业、行业和领域,就“密薪制”异化现象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同时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密薪制”还可能异化为企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具。之前媒体曾报道,当前不少公司将“禁止私下交流工资奖金”写入合同,甚至让员工签订收入保密协议,违反者将被开除。企业选择性忽视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等要求,而过度强调“保密”原则,同样值得警惕。

总之,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拿来”,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守住法纪底线。


特约评论员 陈广江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