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执法这个病,还得信息公开来治
开屏新闻2021-04-18 21:07

时下,因为连续几起关于交通执法罚款的极端事件,引起舆论热议。对此,公安部日前强调,要深化为民理念,坚持宽严相济,进一步规范交警执法处罚,严禁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粗暴执法。无疑,这是对以往一些地方不正确做法的纠偏,有助于解决群众呼声极高的“逐利执法”等问题。(《半月谈》4月18日)

微信图片_20210418210510.jpg

逐利执法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近期由于几起个案的触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公安部的通知虽然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但查清晰地提到了“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粗暴执法”这样的概念,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到需要全面审视,进而彻底根治的时候了。有理由期待,下一步将会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出台,从源头上对“逐利执法”这个顽疾进行打击和治理。

毋需讳言,逐利执法是“执罚经济”的附产品,这其中的利益冲动是显而易见的。报道中举了一个例子,在北方山区某县,一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1亿多元,而当地交通违章罚款即“创收”3000多万,占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至于当地干部无奈地表示,“领导要钱就找交警等执法部门”。

“执法经济”严重到如此程度,说明当地的财政结构已经完全失衡,也是非常畸形的。即便这不是普遍现象,也肯定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对“执法经济”的依赖性也有差异。欠发达地区,罚没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可能高一些,而发达地区占比虽然小,但基数不同,也绝对不会是一笔小数目。

交通执法的目的,从来都是为了公共安全,而不是为了创收。如果执法过度,乃至为了逐利而执法,不仅会严重损伤执法公信力,还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走向执法的反面。首当其冲的,就是过路司机尤其货车司机。每被薅一次羊毛,对他们本就微薄的收入就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最近连续发生的几起因交通执法引发的极端事件,直观地证明了逐利式执法的恶劣。试想,如果不是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他们怎么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呼求公正?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逐利执法不能自上而下地加以根治,将会导致一种“破窗效应”,各地相互效仿甚至相互学习“先进经验”,逐利执法愈演愈烈,严重扭曲执法的正当性和公平性。因为有时候执法的尺度是很模糊的,就算是逐利执法,往往在形式上也具有“合法性”。执法权很难被有效约束,来钱又快,这种利益诱惑谁能挡得住?

“要想富,先修路”,但是路修好了是为了改善交通,发展地方经济,而不是“靠路吃路”。极其短视的逐利式执法,对地方经济也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一是造成懒政。以上面这个北方某县为例,交通罚款成了“支柱产业”,躺着把钱挣了,哪还有心思发展经济?二是严重恶化营商环境。处处是陷阱,送个货都心惊胆战,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有诚信可言。

根治逐利式交通执法,除了主管部门的严厉打击之外,公开罚没收入或是唯一选择。逐利执法之所以盛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透明,过度执法者能不断地从错误行为中获利,犯错越大、越多,获利就越丰厚,这种管理机制当然就会鼓励执法者犯错。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面公开交通罚款收入的来源、流向,坚决杜绝执法者从罚没经济中受益,遏制其逐利冲动,这是最直接最有效,其实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本文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复制、链接、镜像等任何形式转载。

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编辑 张京徽

编审 邓建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