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文化与生态相融,传统与创新碰撞
开屏新闻2021-04-21 07:09

4月12日至16日,“沿着高速看中国·走进云南”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沿大丽公路,就公路连接的两大旅游城市大理、丽江开展了“大美云南之旅”为主题的集中采访。从洱海之滨到玉龙雪山,采访团体验了一场文化、生态相融相契的“大美云南之旅”。

分割线

数字经济

助力大理“换道超车”

位于大丽高速路起点附近的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区,依托中国电子产业生态体系,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引擎,以信创产业发展为抓手,按照“一年成雏形、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思路,正积极打造基于PKS(飞腾处理器+麒麟操作系统+安全能力)底座、年产500亿产值规模的全国信创示范品牌和样板,努力实现大理州产业转型发展“换道超车”。

“一中心两基地”如火如荼建设

2020年9月28日,云南省信创(大理)产业园在大理经开区挂牌成立。产业园一期计划建设周期为5年,按照“一中心两基地”规划布局(即信创研发中心、协同制造基地、信创应用基地),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和正在洽谈企业30余家。

信创研发中心选址于大理经开区满江核心区,毗邻机场路、菠萝江,占地169亩,目前已入驻经开区管委会和中国电子系统、长城科技、宗盛智能科技、科大讯飞等36家企业。今年4月20日,信创创新中心正式运营。

协同制造基地选址于上登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利用现有2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入驻企业提供协同制造厂房使用,目前长城计算机系统公司自主PC、一体电脑、笔记本、服务器等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科大讯飞墨水屏教育终端生产线、手写板生产线和宗盛智能科技自动售卖机生产线正在紧张建设,将于本月底实现产品下线。

信创应用基地选址于凤仪镇大丽高速连接线北侧,占地约1000亩,用于满足信创应用企业办公、场景应用、市场推广等需求,目前正在开展规划设计、用地性质调整等工作。

大理(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秦蒙琳 摄)

数据中枢平台年内完成搭建

大理州目前已与中国系统、阿里巴巴合作,共同推进基于PKS底座的C体系城市大脑建设,按照智慧城市建设全州一盘棋、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建设“云、数、理、智”(苍洱云、数据中枢、理政中心、智慧场景),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共建共享。

打造苍洱云平台。苍洱云平台设计满足大理行政机关和企业未来3年信息化发展所需的云服务,可有效承载城市大脑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数字城市,苍洱云上线后可以整合资源、避免服务器重复搭建、提高使用效率、消除数字鸿沟、实现数据归集共享。平台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竣工,5000余个服务器投入使用,大理州电子政务网、政务办公平台、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政府集约化平台、卫生专网,大理市智慧城市等项目已上云运行。

建设数据中枢平台。依托苍洱云,搭建统一的数据存储、计算、管理、应用平台,通过数据的采集、计算、整合与治理,以服务目录的方式将数据能力提供给上层业务,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资产化、服务化与价值化。目前建设地点已经确定,完成了大理州特色数据中枢建设方案编制,正在进行大理州信息化建设需求和数据摸底调研,将于年内完成平台搭建。

阿里未来酒店刷脸即可入住 “五一”营业

“十四五”期间,园区数字经济储备项目共计457项,总投资720亿元。

适配中心建设项目:选址于大理产业园E座1-2楼,作为PKS国产软硬件适配、研发、展示、认证、适配人才培训等功能使用,按功能划分为5个业务区域:适配认证区、展示体验区、生态联合攻关实验室、服务保障中心、培训赋能中心。今年4月已投入使用。

理政中心建设项目:已确定项目选址,成立了工作专班,正在开展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智慧场景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智慧交通、环保、旅游、政务网站集约化、酒店等平台;二期建设智慧政务、城管、水务、农业、社区等。智慧交通专项已于3月底完成前期工作,并在重要路段、重要节点实现试运行。

未来酒店改造项目:对大理国际大酒店进行智慧化改造,引入“菲住布渴”(FlyZooHotel)品牌,在大理落地西南第一家阿里未来酒店。目前已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订《大理国际大酒店智慧化改造项目合同》,正在改造施工,现已完成样板间建设,将于4月底实现不经前台可刷脸入住,于“五一”假期上线营业。

“爱卫钉”项目:今年2月初,州数字经济办印发了《大理州统筹推进数字化“7个专项行动”爱卫钉工作方案》,在全州各县市上线推广部署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数字化平台“爱卫钉”,努力建设全省爱国卫生运动标杆州市。该应用已在漾濞县、宾川县、弥渡县进行了试用和完善,目前正在全州各县市有序推广。

分割线

生态廊道

洱海保护的美丽屏障

傍晚时分,太阳在洱海生态廊道上拉出一条条长长的影子,喜洲海舌段两棵并排伫立的大青树下,有正在拍摄婚纱的情侣,有三三两两散步的行人,有长凳上促膝谈心的老人……在大丽高速公路起点的大理市,129公里的环洱海生态廊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给洱海系上了一条美丽的“绿飘带”,让洱海保护多了“最后一道屏障”。

大理(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秦蒙琳 摄)

▲洱海生态廊道

苍山洱海间的“绿飘带”

“这一路上太美了,我骑行了半个小时也没觉得累!”来自四川的游客陈先生由衷称赞。苍山洱海间的这条生态廊道,如今成了云南大理的“网红”旅游景点,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生态廊道建设全称为“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包括5项内容: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涉及1806户居民的生态搬迁、30公里污水管网完善和5个科研试验地。工程于2018年启动,目前129公里的洱海生态廊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完善景观提升等附属工程。

“生态廊道的建设,让洱海湖区增加了790多公顷的生态湿地和湖滨缓冲带,湖区面积扩大了10公顷,实现了从‘人进湖退’到‘湖进人退’的转变。”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指挥部行政部副部长李学鑫说。

生态红利开始显现

在磻溪村著名的网红“S”湾,举着“长枪短炮”抢拍美景的游人熙熙攘攘。道路的一边是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另一边就是直通天际的湛蓝洱海。

“今年各种水鸟明显多了,湖边多年不见的海菜花也回来了。”一位正在拍摄水鸟的摄影爱好者满脸欣喜。作为洱海周边的最后一道截污屏障,生态廊道的建设,有效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改善了洱海水质,构建起了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提高了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净化的生态系统功能已开始显现。2020年,洱海全湖水质7个月达Ⅱ类、5个月达Ⅲ类,国考断面水质评价为优。

喜洲镇仁里邑村村民杨志龙家2015年在洱海边开起了客栈,生态廊道的建设,让客栈周边的环境更加秀美。“廊道建设前,我家门前是污染重灾区,没有垃圾箱、没有公厕,自行车、马车、吉普车赶街一样的来来去去;廊道修好后,有了公厕和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家门前清爽宜人,前院八九个房间,一年中70%~80%的时间都是满房。”

在上关镇,230多亩的上关花生态公园正火热建设。“我们精细化引导庭院经济,让游客‘沿着廊道进我家’,让当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大理镇镇长杨利平说。

智慧系统成“新宠”

从廊道入口开始,每隔1公里,地上都标注着公里数。路边立着的智能终端标识系统,就是个多功能小助手,附近哪里好吃好玩,它都能告诉你。水里刚游过的这群小动物是什么?从头顶掠过的大鸟是啥?甚至近年来洱海保护的成就,以及大理的人文风情,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智慧系统的“马拉松功能”,自动拍照生成个人ID账号,并上传至所有智能终端标识牌,你在廊道内运动的时间、距离、消耗的卡路里系统都会记录下,并根据数据进行排名,供游人实时查看。

“未来,洱海生态廊道将全面融入‘一带三道’战略,联动大理古城、杨丽萍大剧院、喜洲古镇等核心旅游资源,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利用生态廊道的智慧系统辐射周边乡村,将游客精准引流至沿线村镇,体验当地‘吃住行游购娱’特色,助力乡村振兴。”云南建设集团基投公司工作人员奚媛介绍。

分割线

白族扎染

走向世界

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在云岭大地蔓延,作为滇西交通枢纽的大理,白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扎染工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扎染工艺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爱好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让白族传统扎染工艺在传承及推广上出现了一些难题。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白族扎染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想到了创新延续。

蓝续成为白族扎染的代表性品牌

“我是在这个院里长大的。小时候村里的阿姨们总是边说边笑地做着扎染,这个场景一直印刻在我心中。”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一个古老的白族民居庭院里,五彩缤纷的扎染布单迎风招展,张翰敏讲述了她回乡做扎染的初衷:“几年前,村里一位会织布的奶奶去世了,我放假回来送她时,她的织布机上还有一匹未织完的布,那时我就想,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样断了。”

2003年,张翰敏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育专业,期间辅修了染织艺术。2008年至2012年间,她在北京参与国务院外资中心、世界银行的社区主导型发展(CDD)项目。期间,她深入了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学习了北方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扎染的部分经验。虽然不在家乡周城,但是她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爱、对于扎染的爱和学习从来没有停止过。

将传承白族扎染技艺作为自己责任和使命的她,2012年辞掉了北京的工作,返乡创业,成立了大理市蓝续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蓝续团队扎根在周城,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大理白族优秀的文化和手艺,目前蓝续在全国建立了多家生活方式店,已成为白族扎染的代表性品牌。

大理(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秦蒙琳 摄)

传统技艺和时尚相结合

张翰敏一家生活的小院,就是她的扎染工坊,展出钥匙包、挂坠、笔记本、镜子这些年轻人喜爱的商品。“我们的卡通挂件卖的很好,时常需要定制。”工坊的工作人员何云杏笑称,“我们的产品十分符合时下年轻人对个性的追求。”

“传统技艺是我们传承发展扎染技艺的根源。”张翰敏深知传统是一切创新和创造的源泉,她坚持向当地手艺人学习,熟练掌握白族扎染的各项环节,马蓝种植技术、马蓝制靛技术、传统设计刻板、扎花、天然染色等技术。

目前,她开发了大理本土植物染色的50多种色卡,正在整理和编写白族扎染相关书籍。在产品上,她将传统的技法和时尚的表达相结合,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除了在大理做扎染工作的研习外,她和团队曾前往泰国、日本、贵州、四川、江苏、上海等地了解和学习扎染技术。

张翰敏创作的《洱海蓝》《苍山雪》《洱海月》《雪融》《雀之灵》等作品都曾在多项工艺美术设计大赛中获得奖项,成为大理的代表性扎染品牌。其中,作品《苍山雪》和《洱海月》被云南省博物馆选中并前往浙江省博物馆进行展出;《洱海月》和《雀之灵》作品入选2019年英国伦敦世界华商大会嘉宾伴手礼。

已经和国际品牌展开合作

周城位于高速路旁,村里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村内还有快递站,游客前来体验制作以及购买扎染产品都十分便利。游客的涌入,商品的输出,给周城的其他村民带来了扎染产业大有市场的信息。张翰敏说:“现在村里大概有20多家扎染工坊,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理蓝。我们一起分享和联合,一起守护大理蓝”。

张翰敏这么说,也这么实践着。她和团队不断总结经验和实践所得,并将经验与热爱扎染的人、同行业者一起分享。目前,蓝续旗下有3家体验小院,4家店面。体验小院和店面进行“一店一景”的布置,将扎染和当地文化、风景融合在一起,通过深度体验的方式展示扎染之美。

目前蓝续扎染已经和国际品牌MUJI、希尔顿等展开了不同层面的合作,这也将是白族扎染成为可持续生活的引领者的尝试和实践。“每一个人都是白族扎染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每一个人都可以让扎染更美好。”张翰敏希望通过蓝续这样的载体向全世界、全国宣传和推广扎染。

分割线

点击

一条路串起两大旅游城市

大丽高速南起大理市凤仪收费站,北止于丽江市拉市收费站、丽江西收费站,主线长192千米,途经洱海、剑湖两大高原湖泊,一路风光旖旎。2013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后,大理、丽江两大旅游城市之间的行程从原来的4.5小时缩短到2小时,年平均车流量1600多万辆,年客运车流量近1400万辆,年货运车流量220多万辆,极大地改善了滇藏公路“通而不畅”的局面。

桥梁多、隧道多是大丽高速公路建设的一大特点,不少路段建成后便形成桥接隧、隧连桥奇观。沿线经过苍山、洱海、剑湖、拉市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最美高速公路”。

在工程施工中,率先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首创隧道内安置逃生钢管,首设“电热融冰”路段保障安全,首创省内高速公路连续3公里内平均坡度不超过3%。

沿途文化景观工程围绕“建设公路文化品牌”的总理念,通过雕塑、工程及当地历史人文简介、当地著名景观微缩移植、当地民族代表性文化元素融入、观景点整体造型设计、书法名家题写展示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以8个港湾式停靠观景台打造独树一帜的公路文化景观。其中,双廊服务区,可俯瞰洱海风光、平视苍山云雾;剑湖服务区,能将剑湖景观尽收眼底;拉市海服务区,是观赏玉龙雪山美景的最佳地点……为驾乘人员提供休息观景、了解大丽高速公路和当地历史人文的场所。

分割线

侧记

剑川古城成网红打卡点

清晨,剑川古城在阳光下醒来,炊烟在古城上空弥漫。西门外、早街、正门口一带,行人熙熙攘攘,挑水的、卖菜的、做小买卖的忙出忙进,偶尔传来几声:甜白酒、鸡蛋、菜包子、稀饭……

作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中转站,剑川古城至今仍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剑川古城的规模不算大,总面积不到30万平方米,至今仍有90%的原住居民生活在古城内,保持着白族讲究环境美、热情好客、诚信敦厚的古朴民风。每家的门前和庭院总是保持干干净净,庭院里总要种植数十盆生机盎然的花卉,既生态又悦情。

大理(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秦蒙琳 摄)

▲剑川古城昭忠祠

古城内的建筑几乎囊括了白族建筑的所有品种,堪称白族建筑博物苑。这些建筑中,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有21处,清代建筑有146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土木结构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保护价值。

2003年11月,剑川古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5月,西门街明代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景风阁古建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丽高速路开通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剑川古城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成为到大理旅游的打卡点之一。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