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 初心传承㉗丨一生不“躺平”的老人,把价值3亿资产无偿交国家
云报客户端-推荐2021-06-11 18:11

最近,“躺平”一词火爆网络。词意指部分年轻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选择放弃努力、放弃奋斗,以瘫倒在地的“躺平”姿态消极面对各种困难挑战。

“躺平”是一种致命的“慢性病”,“病根”在于理想信念缺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年轻人,我们要杜绝理想抱负上“躺平”,要紧紧抓住青春年华应有的梦想、激情、抱负,怀抱一颗“想干事”的心,用奋斗和热血建功立业新时代。

歌曲《春天的人》

在云南,有一位共产党员,在他的一生里,就没有“躺平”一词,有的则是“躺不下”的使命感、“躺不惯”的责任感、“躺不稳”的紧迫感。

在职期间,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使原本缺粮的保山成为“滇西粮仓”。

滇西粮仓——保山

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上图)昔日曾是枯叶败草、垒垒黄土(下图)眼下却是群山披翠、碧波荡漾

他就是杨善洲,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应该追的星。今天,为你讲一讲他的故事。

杨善洲

杨善洲,1927年1月生,云南保山施甸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杨善洲干什么工作

都喜欢亲力亲为

冲在第一线

他在1975年1月的

工作笔记里这样写道

“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不然的话,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感兴趣的。”

杨善洲写在笔记本上的当好干部4条准则

1981年夏

昌宁某乡一座水泥大桥

被洪水冲垮

时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得知消息后

迅速赶到受灾现场

到现场察看灾情后

他转身去供销社买了双草鞋

杨善洲穿过的鞋

从供销社走出来后

便向灾情事发现场赶去

到了现场

他换上草鞋

沿着被洪水冲垮的庄稼地

察看农田受灾情况

足足走了两公里

他才停下来

杨善洲在田里插秧

人们都说

越穷的地方

越能看到杨善洲

越险的地方

越能看到杨善洲

样板实验田从平地到收割杨善洲都亲自参加

杨善洲这辈子

一直“不要命地在做事”

永远冲在最前面

因为杨善洲相信

只有这样干工作

群众才能信任你

群众才会拥护你

在1987年地委

召开的地县乡三级干部会上

杨善洲说

“领导干部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全面,不要只盯着万元户,也要看到贫困户。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能让困难户掉队,要帮助这些群众。”

后来,地委就出台了

《保山地区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意见》

杨善洲下乡时帮助困难群众

杨善洲特别

注重机关作风建设

反对公文旅行

在一次会议上

杨善洲说

“最近有些歪风不能继续下去了,地委行署就在一个院子里,门挨着门的,一步路的事情,文件从这里到那里送一下就可以了。但我们的部门之间却老死不相往来,文件都要送到收发室,在那里摆几天,再送到邮电局,在那里又摆几天,最后又回到机关大院。这是衙门作风、官僚主义,必须要改!”

1988年

61岁的杨善洲

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

主动放弃

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

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

带领群众

历尽艰辛义务植树造林

大亮山林场建场初期,杨善洲(右二)带领职工开挖荒山种树。

“大亮山、大亮山,半年雨水半年霜……”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

最初用树枝搭的窝棚

不到半年就被风吹烂了

杨善洲住过的房子

杨善洲就领着林工

一边造林,一边建房

山里风大、雨多、潮湿

他在油毛毡房一住

就是9年多

吃饭、办公的桌椅、床铺

也因陋就简

杨善洲在林场的办公室兼宿舍研究工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

杨善洲和林工们带上工具

到处寻找树苗

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

他就带头到花市街上捡果核

杨善洲到处寻找树苗

实在捡不完

就发动林工一起去捡

没有肥料

大家提着粪箕到村寨路上

捡牛马猪粪作底肥

……

杨善洲在苗圃里整理树苗

22载辛勤耕耘

杨善洲带着干部群众

植树造林5.6万亩

让大亮山披上绿装

大亮山

2009年4月

杨善洲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

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

无偿交给国家

杨善洲守望大亮山的树木

杨善洲

当官一场手空空

退休又钻山沟沟

终身实践

一心为民的党员本色

身着蓑衣的杨善洲

2010年10月10日

83岁的杨善洲

因病医治无效

溘然长逝

杨善洲遗嘱

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

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为政、干事、做人

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2018年和2019年

杨善洲先后被授予

“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

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1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杨善洲彩塑屹立在

“不忘初心”方阵彩车上

他是一面旗帜,打上了带头苦干的标签

他是一个坐标,标定了向上向善的方向

他是一个源泉,提供着不断前进的动力

他是一座灯塔,触照着人生奋进的道路

他更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灵魂的灰尘,洗刷污垢,在精神洗礼中不断净化。

常思民生不懈怠,绿水青山立口碑,杨善洲将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作为党员干部的根本,为民族、为后代留下了一片绿洲和一种精神!

打开杨善洲的人生画卷,有着太多令人感动的“不”。林场修路时,有人主张请专业设计部门来做公路规划,为省钱买树苗,他不同意;林场建起砖瓦房,职工们首先想到了杨善洲,可他死活不住;女儿要求找个好工作时,他说不行……但面对群众的贫穷和寒酸,他连声说对不住、不能不管,他常对地委一班人说,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就一天也不得安宁。

这么多“不”的背后,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公与私泾渭分明的坚定立场;体现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浩然正气。

电影《杨善洲》片段

201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他强调,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广泛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2011年4月13日,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强调,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2015年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前夕,习近平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习近平强调:“县委书记责任不小、压力不小,要当好县委书记是不容易的。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县委书记要以他们为榜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说:“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责任,时刻保持警醒,经常对照检查、检视剖析、反躬自省。”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口言之,身必行之”,以身作则为9000多万名党员树立了榜样。

“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1974年1月,习近平入党。

这时,习近平已经在陕西梁家河村插队了5年时间,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因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习近平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在20岁那年如愿以偿,并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等三人的入党批复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入党以来,习近平一直牢记这一点。在梁家河,他带领乡亲们修筑淤地坝,每次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清理坝基。他自费学技术,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

“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22岁的习近平离开插队的这片黄土地时,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

后来在河北正定,时任县委书记的他顶着压力如实向上级反映问题,为农民争取到粮食年征购量减免2800万斤;在福州,时任市委书记的他建立了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制度,曾带领干部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件问题。

习近平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那句话:“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是1995年12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左一)在闽侯参加闽江下游防洪堤加固工程的劳动。

担任总书记后,虽日理万机,习近平却始终心系人民群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在2012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庄严承诺,这也是他对人民的铮铮誓言。

十八大以来,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常常来到百姓中间,访民情听民声。他淋着雨同工人交谈,到农民家看谷仓、床铺、灶房、猪圈;他记挂老人,去敬老院不忘查看每日食谱;他走进地震灾区帐篷了解安置居民生活,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来到鲁甸县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过渡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

“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习近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

“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在习近平看来,“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

自入党以来,习近平一直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在正定工作的那些年,他家在北京,人在正定,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要来回五六趟,但他一趟车费也没报销过。他说:“我到北京办事和开会也会回家,这样是分不清楚的,我就都不报销了。”

每到一处工作,习近平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坚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内的政治生活。他说:“参加支部生活会,我们都是平等的、普通的一员,这也是作为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就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起在宣誓厅重温入党誓词。他强调,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2017年10月31日上午,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习近平认为,“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他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他自己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外出考察调研时经常住的就是普通房,吃的是简简单单的家常菜,食堂自助餐、大盘菜更是屡见不鲜。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他警告党员:“任何人都不得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胡作非为”;他告诫干部:“慎重交往,天上掉的馅饼有毒啊”“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对于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习近平毫不留情。他用实际行动向人民证明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绝不是一句空话!在他的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是习近平的清醒认识。

入党47年来,习近平始终与时俱进,敢于担当,做改革的实干家。在正定,他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在福建,他总结“晋江经验”推动经济改革;在浙江,他提出“八八战略”开辟浙江改革发展的新境界;在上海,他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国资国企改革……

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种下一棵高山榕树。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坚定不移地扛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十八大后,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仅20余天的习近平,首次离京便来到深圳莲花山,提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为了啃下改革硬骨头,习近平身先士卒,亲上火线主导改革,挂帅多个中国改革顶层设计机构。

杨善洲作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其崇高精神不仅体现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等方面,也同样体现在他立业、治家、处世的优良家风上。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习近平,对孟子这句话深有感触。十八大以来,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

习近平心中的好榜样——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

重视家风: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深情吟诵了这首家喻户晓的《游子吟》,触动无数人的心弦。

习近平朗诵《游子吟》

正是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早在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就如是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在习近平看来,“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在2016年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提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全社会掀起崇尚好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新的热潮。

培育良好家风:向榜样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习近平把好家风的传承看得很重。他曾握着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的手说,“你就是当年那个‘看白戏’的孩子吧?你看了一场‘白戏’,你父亲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看白戏’的故事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是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

向榜样学习的习近平也是大家的榜样。他多次强调“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近平每到一处工作,也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他和妻子为女儿取名明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其中寄托了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体现了这种质朴家风的传承。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私事:“廉洁齐家”首次被列入党内规章

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家风?他自己曾一语道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他关心普通家庭的美德传承,更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曾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痛心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习近平严词告诫领导干部:“不要以为是干部子弟就谁都奈何不了了。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做给老百姓看。”

领导干部有了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重视家庭、强调家风,已经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

青山还记得他的脚步

树木还记得他的手掌

人民不会忘记

他深邃的目光里

饱含最深沉的大爱

无私的信念

淬炼永远的榜样

让我们向杨善洲学习

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

将自己的人生理想

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

伟业之中

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共同谱写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来源:云报客户端

责编 郭毅

校对 猫恩泊

编审 赵梅圭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