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 初心传承㉙丨@云南人,一起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云报客户端2021-06-18 15:03

最近,最受关注的动物是啥?无疑是这群走累了乖乖睡着的大象—— 

过去数月,一群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象”北暴走500多公里。

为了跟上象群脚步,不少外国媒体扛起长枪短炮,竞相奔赴云南。在他们的报道中,对云南所采取积极有为的预警防护措施给予了肯定。 

美联社:大象在中国受到最高级别的保护,它们数量在稳步增加。

华盛顿邮报:经过20年的保护,西双版纳和邻近地区的野生大象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这无疑是中国大象保护取得的成绩。

微信截图_20210613212739.png

除了外媒,外国网友们也纷纷在社交平台对中国的生态保护点赞,称赞云南“人象和谐”。

网友Kongkwan:为中国点赞,为云南点赞,为他们对大自然以及野生动物的重视和保护点赞。

网友Denyse Woods:一个很棒的故事!他们没有被射杀。

微信截图_20210613170137.png

云南野象“出圈”的背后,是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之道。外国媒体对云南一连串的点赞,背后离不开云南各族人民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毅前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所付出的努力。

微信截图_20210613170240.png

在多举措保护下,云南亚洲象数量从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云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目标定位、赋予重大使命。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强调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进一步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赋予了重大使命、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一以贯之、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在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天一起来看,总书记为云南擘画了一幅怎样的蓝图。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135.png

2021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台和互联网发表新年贺词。今年,他的书架上共摆放了21幅照片,2幅与云南有关。

微信截图_20210613172126_副本.png

其中一幅是司莫拉佤族相亲们唱着《阿佤人民唱新歌》,簇拥着总书记走出村口的暖心画面。

微信截图_20210613175543_副本_副本.png

另一幅是习近平视察驻云南部队,深入边防一线,在某边防营同官兵亲切交谈的画面。

13年前,习近平曾经考察过西双版纳、普洱、昆明。

6年前,习近平来到云南,考察了昭通、昆明、大理。

1年前,习近平再次来到云南,考察了保山、昆明。

岁月如梭,情怀不变,云岭大地始终装在总书记的心里。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119.png

七彩云南,被誉为“诗的远方,梦的故乡”。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全省129个县中,122个曾有扶贫任务,其中国家级贫困县88个,深度贫困县多达27个。

拼版照片上图: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托坪村一景(2016年11月25日摄);下图:搬迁到怒江边的托坪村五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村(2020年11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昭通市,走村入户问民情,在昆明会见脱贫难度最大的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

001e3741a56e162a12d101.jpg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来到鲁甸县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过渡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

“云南聚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以整村、整乡、整族、整县、整州为单元,推进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思路是对的,要继续坚持。”

“要增加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云南一些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做到实施一个搬迁项目、安置好一方群众,实现一方人脱贫。”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七彩云南。

138726714_15796815247691n.jpg

2020年19日下午,习近平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同村民李发顺一家聊家常,详细询问脱贫情况。

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总书记高兴地说:

“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工作难度大的县乡村,按照‘五个一批’的办法,强化分类施策、挂牌督战,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

攻克最后的堡垒,云南打了漂亮的一仗。

2020年11月14日,省政府批准:镇雄、会泽、屏边、广南、澜沧、宁蒗、泸水、福贡、兰坪最后9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我省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同时,怒族、傈僳族实现整族脱贫。至此,云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code_ynrbb0b6394a-6fde-4b0a-b293-8f621d395b56_副本.jpg

牢记总书记关怀嘱托,云南全省上下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01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21元

◎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搬家车队在开道警车的引领下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开往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安置区。

binary_middle (14).jpg

鲁甸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正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微信截图_20210613214111.png

梨花绽放乡村振兴之路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042.png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云南更好发展。”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嘱托,是云南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

微信图片_20210613183420.jpg

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云南考察。

针对云南属于欠发达省份的实际,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新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赶超跨越。2020年,云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万亿元,在全国排位从2015年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

微信截图_20210613203422.png

为巩固打牢推动发展的坚实根基,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云南深化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继启动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等一系列项目,综合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升级——

◎“十三五”以来,云南高铁从无到有,迈入高铁时代

◎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000公里,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

◎2018年至2020年,云南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微信图片_20210613202854.jpg

昆明动车所动车蓄势待发

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塑造发展新优势,云南聚焦重点、因地制宜、延伸长板,科学提出“两型三化”发展方向——

◎大力培育八大重点产业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

◎谋划构建面向2035年的“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云南昭通水电铝项目-柴峻峰-摄.jpg

云南昭通水电铝项目

逐渐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时代特征,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今天的云南,已不再满足于做跟跑者,而是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实施新一轮“云上云”行动计划,毅然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行业制高点,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一批批5G、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开建与投产,使云南信息产业发展落后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游云南”平台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

此外,从2021年3月中旬起,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各州市逐一召开现场办公会,旨在推动每个州市、每个部门从各自实际出发,真正认清发展方向、定位与路径,进一步凝聚共识、鼓足干劲,齐心协力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059.png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在云南蔚然成风。

downLoad-20200916082310.jpg

作为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迈入社会主义社会,到新时代脱贫攻坚,云南各族人民从未忘记碑文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誓词。

downLoad-20200916082336.jpg

2015年,习近平考察云南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希望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61228S144云南各民族团结群像-孙晓云摄.jpg

6年来,云南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

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数量居全国前列,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彰显。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115.png

从滇池湖畔到洱海之滨,从万亩茶园到千年村落,云南的绿水青山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到一处,他都反复叮嘱:守护好云南的青山绿水,发挥好云南的生态财富。

微信截图_20210613213439.png

高原明珠重焕光彩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站在洱海边,总书记与大家郑重相约、立此存照。“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微信图片_20210115153632.png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前往昆明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详细询问了滇池保护治理和水质改善情况。

微信截图_20210613204804.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个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这是习近平对云南寄予的一份厚望。6年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一幅被拂去灰尘的云岭山水图,正向世界宣告着它的多彩多姿——

◎“十三五”期间,16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20年,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83%,高于国家下达目标任务10个百分点

◎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顺利收官

◎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整治达标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

七彩云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洱海

正因为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突出地区之一,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选择在昆明召开,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云南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完美契合。

滇金丝猴

345.png

多年来,习近平一直十分关注云南的对外开放工作。

微信截图_20210614125149.png

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夜景

2015年1月20日下午,习近平考察了正在建设的昆明火车南站。在工程项目部,他详细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听取云南省发展滇中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面向西南开放大通道的情况介绍,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接口’做好,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提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

code_ynrbaff8bb48-fd6c-4086-84ef-3f4814531348.jpg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云南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辐射中心魅力越来越大。6年来,云南在建设辐射中心过程中,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各项工作成绩突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与9个国家搭建11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

◎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49对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趋显

◎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

◎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建设有序推进

……

微信截图_20210614131930.png

中老铁路预计年底开通运营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踏上新征程,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迎来新机遇、赋予新使命。“十四五”时期,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要迈出新步伐,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物流、信息、能源枢纽基本建成。云南正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code_ynrbc2bfd514-f71e-42b8-ad6e-c365dea47572.png

2015年、2020年,两个镌刻在云南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份。

在云南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指明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责任使命。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103.jpg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123.jpg

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云南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精会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边疆各族人民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111.png

2020年1月19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共话佤寨人民幸福生活。习近平说:“在大家努力下,你们这里已经实现脱贫并正向新的发展目标努力迈进,可喜可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不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微信图片_20210613210541_副本.jpg

总书记和佤族村民一起体验制作大米粑粑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一些重要论述,努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918eeb65526244238590f5b2e32963d6.jpg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1609450453991_1.jpg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的2021年新年贺词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些年,我去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时常浮现在脑海。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微信图片_20210614123556.jpg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说:“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里提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128.png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民族团结十分重视,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eb224c048db480e8fe9ae9d22e9e616.jpg

2019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等向受表彰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颁奖。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说:“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128792738_14576784234621n.jpg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这是少数民族代表向习近平敬献哈达。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说:“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微信图片_20210614121138.png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提及。今天,云报君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论述进行了梳理,邀您共同学习。

7f809145071842cd8e000b8f09d7c634.jpg

2021年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2021年4月22日晚,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说:“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W020180713398245751185.jpg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

此次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微信截图_20200602080817.png

同时,这次大会也清晰描绘出美丽中国未来的样子——

到203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这片让习近平总书记

深情牵挂的高原山川

深深镌刻着他的足迹

六年来

彩云之南沿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路奔跑

跑出了一条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云南路径

新起点呼唤新担当

新征程更需新作为

让我们循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

努力把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

变为现实

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

云南篇章


来源:云报客户端

责编 郭毅

校对 董宇

编审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