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高考志愿填报不妨多听听心底的声音
开屏新闻2021-06-24 08:47

真正的志向,不会陷入功利的漩涡里,只有功利理性,没有价值理性。人生很难完全拒绝功利,但充满着太多的功利,人生着实无趣,也会失去太多可能。

6月23日起,全国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成绩,作为迈进大学的最后一“关”,如何填报志愿成了大部分考生要面临的“大考”。不少机构也看中了这个商机,声称利用大数据可提供一对一“精准”填报志愿服务,收费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收费不菲,效果很难说。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所谓的“资深”老师、“高考志愿规划师”,很多都是速成的,不需相关经验,培训3天就能拿证。(6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培训3天就成了所谓规划师,听起来像是一个夏天的冷笑话,拿到太阳下,很快就化掉了。客观地讲,高分且目标院校明确的考生是少数,大部分人在填报志愿时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自然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但是,到底要不要花钱填志愿,尤其高价填志愿,相信考生和家长看到相关报道,了解到志愿填报行业的内幕后,会有自己的考虑。

每年高考之后,如何填志愿都会成为社会热点,也让考生和家长头疼不已。没有选择会痛苦,选择多了也会痛苦。拿今年来说,江苏、福建可报40个志愿,湖南、湖北、广东有45个,重庆、河北有96个,辽宁多达112个,这种“选择性痛苦”,也可以称为是“幸福的烦恼”。一定意义上讲,围绕志愿填报发生的种种纠结,可以归结为“听谁的”,听考生的还是听家长的,听亲朋好友的还是听填报机构的。

高考志愿,名有讲究。所谓志愿,是指志向和愿望,有志于并情愿。先讲“愿”,无自愿不志愿,即便包就业的年代,还得尊重自愿选择。可这到底是谁的自愿?填什么样的志愿,关系到考生读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可很多时候,选择权并不在考生手里,变成了家长自愿、一厢情愿。每年都有这样的报道,有的考生志愿是家长填的,上大学后才发现格格不入。也有一些传说,比如个别考生考上了名校,结果发现家长的选择是个错误,于是回头重读,竟然又考上了名校。有的还一而再、再而三,成了“考试专业户”“名校钉子户”。社会当作神奇,而我只作悲哀。

更关键的是,很多志愿填报,有愿无志,看不到志向。志愿难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想“不浪费一分”,上到一个最有性价比的大学和专业。而其判断依据,主要是未来就业机会和收入排行榜。有人可能会说,上大学是为就业准备的,瞄准薪酬榜填志愿无可厚非。真正的志向,不会陷入功利的漩涡里,只有功利理性,没有价值理性。人生很难完全拒绝功利,但充满着太多的功利,人生着实无趣,也会失去太多可能。

志愿志愿,志向是前提。神舟十二号飞船6月17日发射升空以来,成了举世关注的热点。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包括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内,一代一代航天人为航天梦接续拼搏。回到起点,这些航天人,当初又是如何选择的?人生漫漫,有风有雨是常态,听从内心选择,就会风雨无阻,激发出无穷的动力;顺从时代方向,就会风雨兼程,拥有着无限的前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遑论时代多元机会多元,专业没有绝对好坏之分。

高考填志愿,是“高考指挥棒定终身”的最后一步,也是中小学阶段十多年寒窗苦读的一个收尾,重要性毋庸置疑,多听听各方声音自在情理之中。但还是希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妨多听听心底的声音,多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不能兼顾志向,听从内心的选择?而且,过于功利化的选择,真的就对吗?

作者:毛建国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