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 初心传承㉟丨看到张桂梅贴满膏药的双手时,亿万网友的眼泪“破防”了
云报客户端2021-07-04 09:10

张桂梅又上热搜了

网友们都说:“她值得”

7月1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人们惊喜地发现

张桂梅等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随后

“张桂梅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话题登上热搜

众多网友热议跟评

大家齐刷刷地写下

“还是那件黑衬衫”

“看到手上那满满的膏药瞬间认出来了”

网友评论截图

6月29日

在人民大会堂内

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颁授给各条奋斗战线上的

29名共产党员

张桂梅便是其中之一

习近平为“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颁授勋章。

当她现身“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现场时

那略显蹒跚的脚步

那发白的灰色衬衫

那贴满药膏的双手

让亿万网友眼泪瞬间“破防”

网友评论截图

网友们纷纷在评论里说

那是一双令人泪目的双手

布满那双手的

是膏药、是沧桑

更是燃灯痕迹、奉献印记

那双手

托举起了太多太多

山区女孩的希望

对手上贴满膏药一事

张桂梅曾解释道

“贴上,手才能动一点,

要是不贴,

手就伸不开不能动了。”

那双不能随意伸开的手

只是张桂梅一身疾病的缩影

这些年来积劳之下

张桂梅患有

骨瘤、风湿、肺纤维化等多种疾病

每天都要大把大把地吃药

而她却说

“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看病上”

张桂梅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

拖着病体的她

在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时

几度哽咽

她讲述了大山孩子们的今天

“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她讲述了一路走来的信念和坚守

“有人问我,

为什么做这些?

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

更多的则是

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这八个字

张桂梅记在心里并视为座右铭

她还说

“只要还有一口气,

我就要站在讲台上,

倾尽全力、奉献所有,

九死亦无悔。”

语气铿锵且有力

目光慈悲而坚定

张桂梅身上的精神感动了太多太多的人,她的故事值得一读再读。今天,云报君想和你分享张桂梅的三个小故事。

江姐,是张桂梅一生的榜样。她最爱的小说是《红岩》,最爱的歌剧是《江姐》,最爱唱的歌是《红梅赞》。

又美又忠诚纯粹。这是江姐给张桂梅的第一印象。

江竹筠

读中学时,学校排练歌剧《江姐》,选了张桂梅做主演。十几岁的张桂梅在舞台上经历了江姐的人生。演江姐、学江姐,她的坚强,她的忠诚,她的坚定信仰,她的无畏,成了张桂梅一生的楷模。当时,张桂梅暗下决心,要以她为榜样,做她那样的人。

18岁那年,张桂梅追随姐姐来云南支边,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林业系统工作,一头扎进了大山里。后来,阴差阳错地成了林业局子弟学校的老师。“登上讲台,我激动又兴奋,竟然热泪盈眶,有一种崇高、神圣的感觉:我在教孩子们知识,甚至将影响他们的命运!”张桂梅说。

成为人民教师后,张桂梅每次遇到工作上的不适应,就会想起江姐,江姐精神也一直鼓励着她。

1987年,张桂梅在中甸(现香格里拉市)。

1995年,患了癌症的丈夫永远离开了张桂梅。屋漏偏逢连夜雨,没过多久,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部迅速膨胀,疼痛难忍。但张桂梅仍坚守在讲台上,待到学生们走进考场,她才去医院进行手术。由于手术失血过多,还未好好休养的张桂梅再次顶着巨大疼痛回到讲台。因为第二年夏天,她还有一批学生要进入考场。

1995年,张桂梅在大理喜洲一中任教。

那几年噩耗接踵而至,却没有击倒张桂梅,因为她要做像江姐那样的人。2001年起,张桂梅兼任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她不仅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状况,还要照顾到每个孩子的身体健康,自己的身体又不好,常常是福利院和医院来回跑。那段时间,张桂梅还在学校任教,学校的工作也不能落下,于是她就带着四五个孩子去上课,有的孩子太小,还不能走路,就只能背着,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妈妈”。

2009年春节,张桂梅带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爬山。

工作中,她体会到教育对山区女性的重要性,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了免费的女子高中,为此吃了些苦。

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由于女高学生基础太差,成绩很不理想,老师们大受打击,17名教职工中有9人选择了辞职。刚刚开办的女高就面临停办的危机,学校内外的对大家的质疑声四起。“我内心觉得,学习江姐,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张桂梅说。

张桂梅在教室里检查学生上课情况。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桂梅在整理学校教师档案信息时意外地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居然有5名是党员,加上自己,学校有6名党员,她的心里又闪现出希望的光芒。

经过思考,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 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此后,女高新生入学第一课是学《党章》,听江姐、刘胡兰等英雄的故事,用革命先辈的故事激励学生热爱祖国、顽强拼搏。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举行红歌赛,张桂梅和学生们在一起。

每周一,华坪女高全体师生会在大操场上宣誓,面对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每周六上午,学校全体上思想政治课,讲革命前辈、红色故事。课间操,学生们一起跳“南泥湾”。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有学生和张桂梅说:“我上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入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华坪女高在学生心中深埋一颗颗红色种子,帮她们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云南丽江,某一个芳草连天的小山村,披着余晖的女孩坐在山坡上歇脚,身旁放着镰刀,箩筐里装满一天的劳作,她一言不发,望着到不了的天际发呆……这幅画里,不全是我们向往的诗与远方。

不出意外,女孩不久就会成为操劳的妻子,接着是操劳的母亲,操劳的老太太……如她的祖辈那样,生于斯,长于斯,眠于斯。

可就是有那么一天,这个“意外”来了。在当地县城教书的一位老师,为这样一位素不相识女孩停车驻足。老师上前,俯下身来,问女孩怎么了?“我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我嫁人。”女孩哭了。

“我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我嫁人。”一句话,引燃一个踽踽独行理想滚烫的人生。

这位老师,叫张桂梅,今年64岁了。脸色蜡黄,眼角永远挂着悲伤似的,走起路来也如风中之烛,着实羸弱。

2021年2月15日,张桂梅在丽江市永胜县家访。

张桂梅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23种疾病,多次送往医院抢救才活过来。她行走困难,上下楼梯都是攥紧扶手,一步步地挪。可是每天早上5点,她都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

张桂梅在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进行夜间的安全巡查。

张桂梅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至今和学生一起住在女生宿舍里。她的钱都去哪儿了?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一次性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昆明市总工会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钱,最终也捐了。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余元,捐献给了山区孩子们和其他需要的人。

一没健康,二没家庭,三没财产,她,唯有一身“逆骨”。

谈及刚过去的2021年高考,张桂梅说,今年参加高考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们虽然达到各自目标,但没有实现张校长的目标,“接下来继续奋斗”。张桂梅的目标是:“我们一定要硬考进清华、北大,不要靠照顾。这届不行就下一届,完成大山里祖祖辈辈女孩子们没有做到的事。”

早在2008年华坪女高建校伊始,大家对这所学校女孩子的期待是,能读上职大就可以了。张桂梅斩钉截铁回,“不干!”在她想来,要是目标仅仅是职大,那这所高中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考清华北大,不靠照顾。是的,张桂梅就是那么硬气,她明明可以代她们“卖惨”“博同情”,却闭口不愿刻意提及那两个字。

那些因为家庭一贫如洗,因为“读书无用”“重男轻女”观念,求学生涯在初中毕业之后戛然而止的女孩,张桂梅和她身后的华坪女高像个“霸道总裁”一样,说服女孩的亲人,不索半分钱,一一接手。

华坪女高,招收的主要就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读书的山区女孩。是不是可以简单地称其为“给贫困山区的女孩专门上的高中”?

张桂梅拒绝了“贫困”这个词,不是“好面子”,而是出于一种很少有人会顾及到的考虑。

“我们就没提贫困两个字。我觉得‘贫困’对女孩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张桂梅在学校和学生谈心。

生而为人,没有谁甘愿贫穷,贫穷可能是一时的,可如果贫穷的人不被善待,那心理阴影就会是一辈子的。所以,张桂梅说,贫困也是一种隐私。一位网友说,她给的不仅仅是给教育,还给尊严。

我们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指向离别,就是父母对子女之爱。

如今看来,是我们狭义地理解了爱,超越血缘的爱,指向离别的爱,计深远的爱,不就正在这个人身上“泛滥”。

张桂梅一边吃午饭一边吃药。

张桂梅带出来的学生,也有如她一样的“逆骨”。最让张桂梅欣慰的是,那些从大山里走出的女孩们在大学毕业后,很多又选择回到大山,选择最艰苦的岗位、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2年里,张桂梅帮助1804个可能辍学的贫困女孩走进大学!毕业后,她们大部分选择的职业是教师、医生、警察……

张桂梅坚守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此,培养更多对家乡、社会、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让爱心、奉献之心汇聚成河,让责任和使命代代相传。这也正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所在。

多年忘我的奉献,张桂梅帮助了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她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颁授勋章。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桂梅颁奖。

然而,这些荣誉未让她停止脚步。

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

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5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

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张桂梅在教学楼门前等候前来早读的学生。

“七一勋章”,“章”显初心使命。张桂梅一双贴满膏药的普通劳动者的手,捧起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也诉说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平凡和伟大。

在张桂梅的办公室墙上,写着这样一段她说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革命理想高于天,一百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今天,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习近平带领党员领导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说:“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习近平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说:“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

2017年8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说:“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到抢险救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顽强拼搏,从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无私奉献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实际行动,崇高理想信念的灯塔指引人民军队一路向前。”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信念不牢也是要地动山摇的。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不就是这个逻辑吗?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我说过,在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

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2019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里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桂梅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要求的优秀榜样,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走进校园、亲切交谈、致信问候……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全国教师的关心关怀、对教育改革和教师工作的殷切期望。今天,和云报君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好老师的重要论述。

◎理想信念◎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说:“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习近平同正在北师大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贵州小学骨干语文教师交流。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9月9日,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时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道德情操◎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

◎扎实学识◎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要有学识魅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思想要有境界,语言也要有魅力,从教师的话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和学识。”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习近平同母校老教师们亲切交谈。

◎仁爱之心◎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初心不是抽象的

在关键时刻

它激励着像张桂梅这样

一批批信仰坚定、百折不挠的共产党人

迎难而上

正如过去一百年不断发生的那样

初心不是抽象的

它就闪耀在像张桂梅这样

千千万万心里装着老百姓的

普通共产党人身上

你是岸畔的桂

雪中的梅

谢谢你,张桂梅老师


来源:云报客户端

责编 郭毅

校对 董宇

编审 刘超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