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不礼让行人记入信用档案,健全约束体系涵养交通文明
开屏新闻2021-09-01 08:06

为持续推广文明礼让斑马线风尚,促进市民文明交通习惯养成,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启动“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记者获悉,北京全市公交、出租(网约)、旅游客运、驾培等行业将动员全体从业人员签订“文明驾车礼让行人承诺书”。对违反承诺的,根据《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作为企业和从业人员不良信息记入信用档案。(8月31日《北京青年报》)

“机动车礼让行人”,不仅是道德倡议,更是法律要求。近年来,随着汽车文化的发扬广大,一整套行车礼仪也加速确立。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一套文明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过程。这其中,既有赖于内在的调适,也离不开外力的引导。所谓的“外力引导”,自然不只包括严格执法、严肃惩戒,同样意味着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与力量,来形成共治共促的局面。北京正在推行的“驾驶员不礼让行人将记入信用档案”,就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理论上说,记入“信用档案”,其威慑力当然比不上“行政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机动车未礼让人行横道上的行人,将被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的处罚”。该条款,不能说不严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多车辆与人抢道、横冲直撞呢?这其实很好理解。须知,纸面法条必须通过高频的执法落地形成强烈的结果预期,如此才可形成足够效力。但实际情况是,不礼让行人被处罚的少之又少。

对于驾驶人员来说,他们自有一套经验判断,比如说相信“闯红灯大概率会被罚”“占道停车有可能被罚”“不礼让行人基本不会被罚”……现实中,“不礼让行人”较难被摄像头抓拍判定,被“冒犯”的行人也很少较真举报。除了现场执法被抓现行,很多机动车驾驶员都默认“不礼让行人”被罚的可能性并不高。这客观上导致了相关法律条款的真实约束力、震慑力并不强。北京交通委所推行的“不礼让行人记入信用档案”,可以视作对现状的一种补充性强化。

“记入信用档案”,是因为违背信用。签订了“文明驾车礼让行人承诺书”,却言而无信、违反承诺,这当然是信用污点、不良信息——这中间的前因后果,是逻辑自洽的,是合理正当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的覆盖主体,并不是一般的驾驶员,而是公交、出租(网约)、旅游客运、驾培等行业的从业者。这一群体既是交通参与者,也是市场服务者,有些还肩负着一定的公共属性,他们自然有义务优先对公共安全负责。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对“公共安全”负责的基础。

交通运输行业带头礼让行人,这关乎习惯和礼仪,更关乎秩序与安全。以点带面,撬动社会整体交通文明意识的改善,值得期许。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特约评论员 然玉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