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点燃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
开屏新闻2021-09-06 07:22

孔令鹏是浙江杭州市某初中班主任,最近,他正进行暑期家访。和普通家访不同,孔老师的家访还自带食材,现场教做菜!孔老师希望,用美食、家庭角色互换等方式深入推动极具成就感的劳动教育,培养主动、积极、快乐的夏初“劳动小先生”。(8月17日《钱江晚报》)

家访的初衷,在于打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家校互动,塑造教育合力。稀缺而清新的“自带食材家访”,不仅让同学们丰富生活技能、提升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自带食材家访”见证了一位教师的用心良苦,也折射出为人师表者的自律自制——即使让家长准备食材,家长也大都不会有怨言;自带食材给学生们“送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馈赠,更是一种言传身教。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孩子中心主义”让“00后”得到了万千宠爱;孩子们在家庭资源配置中处于优先地位,许多事情通常都由父母乃至祖辈代劳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不仅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也不愿意劳动、不会劳动甚至鄙视劳动。对未成年人的劳动教育进行“补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自带食材家访”能够取得良好成效,既在于选择了合适的切入点,也在于坚持了因材施教。对于喜欢吃、讲究吃的中国人来说,哪怕就是孩子们也不缺乏对美食的热情;以家常菜入手,让孩子们掌握实用技能,很接地气。根据同学们厨艺的不同水平,“零基础”的包教包会,有一定厨艺基础的指定菜品来完成作品,厨艺较高的“盲盒开菜”根据现有食材来烧菜,尊重同学们的差异性,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让“自带食材家访”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而让同学们有很强的获得感,家长们也很认同和赞赏。

一道道家常菜的背后,隐伏着幕后劳动者辛勤的付出甚至富有智慧、激情和灵感的创造。摘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自己动手、亲历而为,孩子们不仅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与艰辛。通过“劳力”来达到“劳心”的作用,从而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审美的熏陶,这才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引导孩子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和家庭都不能缺席。一道家常菜,不仅彰显了制作者的厨艺,也彰显了他的审美、品位、偏好。“自带食材家访”通过角色体验,孩子们能够增强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减少食物浪费,增强对劳动的认同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传统的家访也应与时俱进,注入一些新鲜内容,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自带食材家访”即使不便复制,其新意和心意都值得学习借鉴。


特约评论员 杨朝清

责任编辑 袁熙

校对 顾庆华

编审 刘超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