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物种基因库|一起来认识下,世界的高黎贡山
开屏新闻2021-10-04 17:47

cop15栏题

独龙江峡谷-计云摄(11650916)-20211004173901.jpg

独龙江峡谷 计云 摄

云南最早的陆地、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世界物种基因库、生命的避难所……

这些标签都指向一个地方——高黎贡山。高黎贡山到底啥样?它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9月26日至10月4日,云南生物多样性全媒体主题采访系列活动迎来收官,最后一站主题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穿越高黎贡山”,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召开前夕,中央、省市媒体走进高黎贡山,通过探访自然保护区,跟随护林员巡山访林,看交错分布的植被,近距离感受“地球缝合线”的神奇和壮美,也感受高黎贡山对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管护局保护科提供)高黎贡山位置示意挂图(11650912)-20211004173847.jpg

高黎贡山位置示意图 (管护局保护科提供)

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横断山的最西侧,云南省的西部边缘,高黎贡山贯穿南北。西南偏西的位置,形态狭长的高黎贡山,是西南季风进入中国遇到的第一道“屏障 ”。

由于伊洛瓦底江和怒江的垂直切割,塑造了高黎贡山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造就了其独特的垂直自然景观,使高黎贡山成为全球少有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于一体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垂直系列,几乎分布有我国除沙漠之外的所有陆地气候类型,在这片既古老又年轻的地层上,古特有和新特有物种得以繁衍生息,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副局长李家华告诉记者,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LOGO完整地展现出了高黎贡山的这些特点。区别于其他自然保护区大多以旗舰物种形象为LOGO的既定思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LOGO粗看就是“蓝绿黄”三种颜色的拼接。绿色长条指代南北走向的狭长型山脉高黎贡山,同时,浅绿色的部分清晰表现出高黎贡山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实验区两个分区。高黎贡山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蓝色和黄色的区域分别代表着这两个板块。此外,也表明高黎贡山的气候,兼具西部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两个特点。

“高黎贡山又被称作‘人类的双面书架’, 除了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之外,高黎贡山周边生活着16个世居少数民族,不同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依相存。”李家华说,LOGO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将“双面书架”的文化性展现了出来。 

怒江第一湾(11650918)-20211004173905.png

跨越7个气候带

高黎贡山跨越热带北缘、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7个气候带。也正因如此,这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都能在高黎贡山有自己的容身之处。

这里植被类型多样,共有11个植被型、41个植被亚型、109个群系,保存着由热带雨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到温性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的最为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仅占中国陆地面积0.36%的高黎贡山,分布有我国约17%的高等植物。据统计,高黎贡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68科1566属6711种及变种或亚种。有各类保护植物175科550属1369种及变种或亚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42种,如大树杜鹃、台湾杉、长蕊木兰、水青树、滇桐、十齿花、贡山三尖杉、云南榧木、董棕、胡黄连、贡山竹等。

高黎贡山也是我国灵长类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怒江金丝猴、戴帽叶猴、菲氏叶猴、熊猴、藏酋猴、短尾猴、普通猕猴和白眉长臂猿等。 

独龙江胜景(11650914)-20211004173853.jpg

横贯两个州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在我省保山市和怒江州。本次全媒体采访团也将聚焦两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据保山市政府副市长张云怡介绍,保山地处横断山脉南段高山峡谷区,高黎贡山、怒山南延于境内,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穿境而过,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的白眉长臂猿之乡。保山市初步统计有高等植物4000多种、已知有兽类132种、鸟类706种、两栖爬行类63种、鱼类84种;已知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云豹、云猫、白尾梢虹雉、绿孔雀、青头潜鸭、玉带海雕等108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喜马拉雅红豆杉、光叶珙桐、杏黄兜兰、云贵水韭等137种国家保护野生植物。

怒江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义军表示,怒江州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全州61%的国土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州市。仅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就达32.41万公顷,占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0%。全州有高等植物200余科、1200余属、6000多种,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1种。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保山市委宣传部、怒江州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 易科彦

校对 刘自学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