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一花 一鸟 一世界”曾孝濂新作展
开屏新闻2021-10-06 18:58

“一花 一鸟 一世界”曾孝濂新作展于9月30日起至2022年1月5日在昆明当代美术馆展览,呈现了曾孝濂全新创作的80余幅作品。

展览 海报 - 复件.png

分割线

博物画:

体现科学的严谨与生命的从容

画展展出的博物画(生物画)是一种自然题材的绘画,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这种画既要描绘自然之美,又讲究写实,严谨,突出描绘对象的识别特征,堪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步入展厅,大多的展陈装置都将由真实的植物组成,先生的画作,一幅一幅被放置于完整的植物生态环境中,在花丛深处跃然而出。

d0a1e1a28a3e455765342f9967ddb17.jpg

“博物画既要有科学的严谨真实又要体现生命的从容淡定。这个画种要反映物种的形态特征,要么是物种的本身或者物种之间的关系,要么是物种和环境的关系。它就是要反映自然、表现生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曾老创作一直有着严格的标准。“我们有太多的动植物可以画,每一幅都要精确到每个最细微的点,比如那幅《紫藤》的花蕊,一定要画对,所以每一幅画我一般没时间去重复,除非我画错了。”

在展出现场,曾孝濂指着一副《华盖木》表示,“十几年前我画华盖木就画错了,这幅是最近纠正了重画的。”他作品严谨到连最小的细节都和实物一致,叶脉走向、绒毛数量都有讲究,一幅画能囊括几十张照片包含的信息量,除了根、枝、花、果外,连分类学家最看重的叶片正、反、侧面的形态都有。

分割线

动、植物志:

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基本资料

曾老严谨的创作风格是早年工作养成的。曾孝濂自幼爱画画,1959年高中毕业的曾孝濂以半工半读形式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绘图工作。

6033a5f916bb9ee1e64bb31494a4b52.jpg

“我画图的时候身边有很多老师,很多植物学家,然后我在跟他们这个画插图的过程当中,一点一点的学,当时《中国植物志》项目启动,我就去画标本。”一画就是近60年,参与了《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专著插画工作,为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打下科学基础。“我退休前大部分时间都在画《植物志》,植物志、动物志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资料。中国要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没有这些基本数据可不行。”曾孝濂深知编纂动、植物志的意义所在。

分割线

画展:

一花一鸟皆生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退休后曾孝濂仍然喜欢画画,“80多岁了,感觉画画能让我感到宁静,同时因为画博物画要很精细,所以我现在还是脑聪明目。”随着技艺的愈发精湛,他的目光从植物转移到动物身上,也渐渐意识到,不仅要画得像、画得准确,最重要的是要讴歌生命,讴歌自然。“退休后更多的是画自己喜欢的,到了后来就想到把我对生命的感觉画出来了。”

微信图片_20211006231248.jpg

“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曾孝濂老先生的画用科学的眼睛准确描绘物种的科学特征,用艺术的笔触为花与鸟赋予鲜活的生命,“华盖木是极小种群物种,它的花是早晨五点钟开。”“杏黄兜兰一开始被称作植物界的‘大熊猫’,现在已经到处都看得到了。”“灰孔雀雉多分布在云南德宏一带。”展出的每一幅画背后几乎都藏着一个故事。

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曾孝濂的画作不只是丰富物种的再现,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讴歌。

分割线.png

曾孝濂简介

1939年生于云南昆明。1958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西藏植物志》等科学著作插画工作。1983年至1988年,受聘为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科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3年受聘为该专业委员会主任。1995年受聘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家 曾孝濂 - 复件.jpg

分割线.png

画展里的奇妙动植物

曾孝濂 《滇重楼》 纸上综合材料 73×54.5cm 2021年 - 复件.png

滇重楼

滇重楼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是著名的中成药云南白药的主要组成药物。其独特的薯蓣皂苷元和萜烯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日益重要的工业生物医药资源。日前重楼属植物全世界有24种,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有19种,以西南各省区为多,又以云南分布的重楼种类较多。

分割线.gif

96a215c7f483ec9c7a2636c242529fd.jpg

地衣

地衣是一类特殊的藻菌共生体,是由共生藻与共生菌通过互惠共生的生物复合体,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但地衣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很难在大城市中见到地衣的身影。而在一些不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地衣却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因此,从南、北两极到赤道,从高山到沙漠中心都有地衣的分布。

分割线.gif

微信图片_20211006230848.jpg

蓝绿鹊

中型观赏鸟类,又称报喜鸟。色彩艳丽,身形匀称,通体红蓝黑绿相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集成3-5只的小群。叫声粗犷、洪亮,较为嘈杂。性隐蔽,常闻其声但不见其身。

分割线.gif

曾孝濂 《黑喉噪鹛》 纸上综合材料 80.5×56.5cm 2020年 - 复件.png

黑喉噪鹛

又称珊瑚鸟,共有5个亚种,其中黑喉噪鹛滇西亚种多分布于云南。活动时频繁地发出叫声,悦耳动听。

分割线.gif

微信图片_20211006213114.jpg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原产云南,为中国特产花卉。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传说佛祖诞生时每走一步,足下都会生出金灿灿的地涌金莲。花可入药,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茎汁可用于解酒。

记者手记

清查云南动植物“家底” 完善各类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云南高等植物约有1.9万种左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植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云南一直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报道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值得注意的是,资料显示,尽管云南省境内目前有160个保护区,但在129个县(市、区)级行政单位中,仅有109个境内有保护区覆盖,且云南的中部、东部的保护区等级低、面积小,分布较为破碎,由于人为破坏栖息地和气候变化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下降意味着,有关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的信息现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是继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之后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正在逐渐拓展至自然科学研究的各大领域之中。 生物多样性大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利用分析模型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多源生物多样性数据集的挖掘和利用,建立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包括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高效分析和可用易用的综合大数据系统,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关爱自然、关爱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云南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彻底清查云南动、植物“家底”,并积极支持各地区和各重点类群的高水平学术专著出版以及各类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的完善。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丁星亦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