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人物|34年如一日,他守护着高原湖泊土著鱼类
开屏新闻2021-10-08 17:13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cop15

在玉溪市江川区星云湖溿,有这样一个人,34年如一日,甘愿做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他和团队通过驯养、人工繁殖和养殖,让濒临灭绝的大头鲤、星云白鱼以及抚仙湖所特有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花鲈鲤、杞麓鲤和抚仙金线鲃等土著鱼类,种群数量不断扩大,高原水乡的土著鱼类又重新活跃在抚仙湖和星云湖中。他就是张四春,江川区畜牧水产站站长。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分割线

童年记忆里的土著鱼类濒临灭绝

张四春出生在星云湖边的一个渔民家庭,在他的记忆里,儿时的星云湖清澈见底,水草在湖水中舞动,鱼虾在水草间穿梭。靠水吃水,居住在星云湖畔的人们,世代以捕鱼为生,儿时的张四春也跟着父辈们摸鱼捉虾,从小就与湖泊和鱼儿结下了情缘。高考那年,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四川省水产学校淡水渔业专业。1987年学成归来,如愿被分配到江川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江川特有的大头鲤、星云白鱼等土著鱼类逐年减少,成为濒危鱼类。看着陪伴自己成长的土著鱼类濒临灭绝,张四春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说:“这些土著鱼类,像星云白鱼,是星云湖独有,一旦我们这里灭绝,这个物种就彻底消失了。”

江川渔文化源远流长,人们提到江川,首先想到的是大头鲤(鱼)。对江川人来说,以大头鱼为代表的土著鱼类,不单单是一个物种,更是一张烙印在生命记忆中的文化名片。

分割线

模拟自然生态,破解“没有先例”

从2000年开始,在玉溪市及江川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张四春带领团队投入到土著鱼类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土著鱼的保护,会碰到许多困难。张四春说,收集野生鱼种是一个难关;收集以后,大水体里天然生长的鱼到人工池塘的小水体中生活,乱撞乱跳,容易受伤感染疾病而死亡,驯化成活率极低。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我在鱼池里放置有空隙的假山,一旦有声响,受惊的鱼儿也有地方躲藏,避免了因乱撞受伤感染疾病。”为了提高野生抚仙四须鲃从大水体到小池塘中人工驯养的成活率,张四春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土著鱼的生活方式,在抚仙四须鲃的亲鱼驯养池里模拟自然生态进行人工驯养,最终取得了成功。

为了观察漂浮性鱼卵的孵化过程,提高孵化出苗率,他又研发了抚仙四须鲃受精卵孵化箱……服务于一线的张四春团队,把野生土著鱼驯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破解,并把水产提质增效的创新研究成果及时推广运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6项。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因为是特有的土著鱼种,有的只有我们有,人工驯养繁殖没有先例,都是全新的,要靠试验研究,慢慢摸索。”张四春说。

分割线

“两湖”里的7种土著鱼相继实现人工繁殖

土著鱼类保护中,遇到的难题几乎都是一样的,难以寻找野生亲本。特别是大头鲤,与一般鲤鱼杂交严重,性状好的野生种鱼难以寻找。为了搜集到性状好的大头鲤,张四春只要听见说哪里有,就要想办法去收购。2001年,大头鲤人工繁殖获得成功,通过20多年的筛选,基本解决了大头鲤的性状问题,性状越来越好。继大头鲤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星云白鱼2007年获得成功。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为了保护抚仙湖的土著鱼类,江川区水产部门与有条件、有保护意识的养殖企业合作,水产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企业提供试验场地和鱼种,共同开展驯养繁殖试验研究。2009年至2017年,抚仙湖的土著鱼类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花鲈鲤、抚仙湖杞麓鲤、抚仙金线鲃等特有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殖先后获得成功,在人为条件下保护了珍贵濒危物种资源。

分割线

用“石缝”解决混养后星云白鱼繁殖问题

2017年底,玉溪市古生态抗浪鱼科研保护中心池塘拆除,鱼种搬迁到星云湖南岸跳鱼沟附近的江川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研究基地,继续开展试验研究。星云白鱼种群恢复基地占地只有3亩,因基地有限,张四春及团队只能将抚仙湖的的5个珍稀土著鱼种与星云白鱼进行混养,但这样的混养让张四春遇到了难题。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我们给星云白鱼制造水流让它‘抢水产子’,可所有鱼都在一个池塘里,其它大鱼也来产子。”这可把张四春愁坏了,因为星云白鱼鱼苗较其它的鱼长势慢,需要单独养,孵化后混养在一起,因长势不同,星云白鱼的生存资源被其它鱼种夺去,成活率低,不能实现规模扩繁。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这是今年5月份弄的,是给星云白鱼产子用的,砖块间有空隙,这样有水流在这里时,就只有星云白鱼这种体型小的鱼才能穿过石缝,来到这里产子。”采访中,张四春指着一个用砖块围起来的“石床”对记者说。通过这样的物理隔离,就能单独收集星云白鱼的鱼子,再单独在小池里孵化。

分割线

最好的保护就是搞成产业

通过张四春团队对大头鲤、星云白鱼等珍稀土著鱼种的人工驯养、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它们的种群数量不断扩大,高原水乡的土著鱼类又重新活跃在抚仙湖和星云湖中。

2009年至2021年,江川区进行土著鱼类增殖放流1253.21万尾,其中,在抚仙湖放流云南倒刺鲃11.7万尾、抚仙四须鲃11.1万尾、杞麓鲤(抚仙湖)82.1万尾;在星云湖增殖放流星云白鱼5.6万尾,大规格大头鲤鱼种33485.4公斤,5-7厘米夏花鱼苗1142.71万尾。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最好的保护就是搞成产业。”张四春说,2000年左右,抗浪鱼一度濒危灭绝,通过产业化养殖,抗浪鱼的种群得到了恢复,价格从20年前的3000元/公斤下降到300多元/公斤,种群得到保护的同时,抗浪鱼也再次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张四春:高原湖泊土著鱼类的守护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为了保护大头鲤,2011年至2021年,江川区在辖区内的水库、池坝塘等适宜水域推广养殖,为养殖户免费提供大头鲤苗种8548公斤,惠及养殖户累计503户,推广示范养殖面积累计1.2万亩。为了标准化生产,制定了《大头鲤人工繁殖技术标准》《大头鲤增殖放流技术标准》《大头鲤人工养殖技术标准》3项大头鲤养殖玉溪市地方技术标准。

2019年,大头鲤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二批)》,也就是说,野生种群和人工养殖实现了区别对待,人工养殖的大头鲤可以食用。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责编 罗秋旭

校对 猫恩泊 朱咏梅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