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绿皮书》发布
开屏新闻2021-10-13 19:18

cop15

10月13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云南省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获悉,滇池流域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方位多学科的科学考察及调研顺利完成,成果丰富。

调查显示:滇池流域植被生态系统类型显著增加,鸟类丰富;滇池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有所改善,局部水域出现喜清水物种;滇池湖体仅存在5种土著鱼类,人工繁殖后增殖放流的滇池金线鲃,在滇池水体里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其生长速度快于池塘养殖种群。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滇池金线鲃已在滇池上游支流-盘龙江形成一稳定种群,该种群约有400-500个体。

分割线

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方位多学科考察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核心区域,属长江流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滇池流域主要的水域组成部分,属于长江水系内陆高原断陷湖泊,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流域处于金沙江与南盘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地带,地势由北向南逐渐低,属中山山地、河谷、盆地与滇池高原断陷湖泊及湖滨带构成。具备了典型的山(昆明西山)、水(36条出入滇河流)、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田(东岸万亩良田)、湖(309平方公里湖面)、草(环湖湿地)生命共同体的特征。

滇池流域景观格局分类图

滇池流域景观格局分类图

本次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调研是由云南省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立项资助,由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三家单位的团队承担,2020年3月—2021年10月已经完成第一期调研工作,形成了《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绿皮书》1.0版。

云南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杨宇明教授表示,本次调研是滇池流域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方位多学科的科学考察及调研。本次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调研,从生物多样性的物种、景观、生态系统、基因等四个层次首次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和研究,其成果丰富,成绩斐然。

分割线

植被种类组成更加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9种

植被生态系统类型显著增加,植被种类组成更加丰富,特有种丰富比例较高,重点保护植物数量较多。按照《云南植被》的分类原则及系统,本次确定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35个群系。同2010年滇池湿地保护区调查结果相比,自然植被新增2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

本次调查记录维管植物165科674属1682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64属137种,种子植物139科610属1545种;较2010年维管植物数量增加了18科272属979种,其中蕨类植物数量增加8科40属82种,种子植物数量增加10科232属897种。本次调查到特有植物属10属,较2010年新增特有属7属,为金铁锁属、花佩菊属、紫菊属、滇紫草属、长冠苣苔属、短檐苣苔属、箭竹属。特有植物645种,其中狭域特有9种,云南特有139种,中国特有497种。

按2021年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统计,本次调查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即金铁锁、金荞麦、大叶榉树等。5种云南省III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即长梗润楠、裂果漆、滇瑞香、美花米饭树、紫金龙。CITES公约附录植物35种,均为附录II物种,包括兰科植物32种,蝶形花科黄檀属植物2种,薯蓣科薯蓣属植物1种。

分割线

鸟类多样性物种丰富,滇池湖体仅存5种土著鱼类

哺乳动物多样性物种偏低,鸟类多样性物种较为丰富。两栖爬行动物以及土著鱼类多样性减少。

本次调查记录哺乳类8目26科64种,其中劳亚食虫目5种,攀鼩目1种,翼手目13种,鳞甲目1种,食肉目17种,鲸偶蹄目5种,啮齿目21种,兔形目1种。哺乳类区系组成表现出南北混杂、东西交汇的特点。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供图)

本次调查记录鸟类17目60科311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2种。留鸟有160种,夏候鸟18种,旅鸟和冬候鸟75种。按生态类群划分,水鸟有67种,猛禽32种,陆禽9种,攀禽23种,鸣禽182种。水鸟和猛禽在鸟类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次调查记录爬行类33种。文献记录的3种龟多年没有野外观察报道,极有可能区域性灭绝。评估为极危(CR)有平胸龟和云南闭壳龟,濒危(EN)有乌龟、脆蛇蜥、细脆蛇蜥、银环蛇、眼镜王蛇、黑线乌稍蛇、王锦蛇7种。易危(VU)有绿蛇1种,近危(NT)的有云南半叶趾虎、昆明滑蜥、山烙铁头3种,共计13种,无危(LC)和数据缺乏(DD)有19种。

本次调查记录两栖类19种,无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有蝾螈3种,蛙类16种,灭绝(EX)的有滇池蝾螈;评估为极危(CR)的有呈贡蝾螈,濒危(EN)的有双团棘胸蛙,近危(NT)的有宽头短腿蟾、威宁趾沟蛙、无指盘臭蛙等种类,其余13种为无危(LC)物种。

受到20世纪50年代外来鱼种引入及长时间的生态退化影响,现滇池湖体仅存在5种土著鱼类,即泥鳅、黄鳝、鲫、滇池金线鲃和银白鱼。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包括:太湖新银鱼、大鳞副泥鳅、似鱎、红鳍原鲌等。这些外来入侵种与土著物种存在竞争、捕食关系,是滇池土著物种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割线

喜清水物种有所增加,湖底出现软体动物

滇池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有所改善,局部水域出现喜清水物种。

浮游动物总体以耐污型物种占优势,全湖底栖动物数量和多样性仍然不足,但近年湖滨区域开始出现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物种及分布相对稳定,喜清水物种有所增加。2019-2020年调查显示,滇池全湖共有浮游植物8门,约68属,总体以微囊藻属的惠氏微囊藻、罗氏微囊藻及铜绿微囊藻占绝对优势,其形成的蓝藻水华仍然会是滇池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生态问题。但近年喜清水的锥囊藻、脆杆藻、星杆藻及飞燕角甲藻等浮游植物在局部水域出现。滇池2019-2020年全湖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0属,其中原生动物13属、轮虫13属,枝角类10属,桡足类4属。

滇池全湖底栖动物数量和多样性仍然不足,但近年来随着湖滨湿地的修复,在局部区域出现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的螺、蚌等软体动物。2019-2020年滇池湖滨及湖内维管束植物有111科248属303种,其中水生植物59种,包括挺水植物28种,漂浮植物7种,浮叶植物7种,沉水植物17种。

分割线

增殖放流的滇池金线鲃在滇池中活得好

滇池指示物种——滇池金线鲃保育及种群野外复壮情况良好。

滇池金线鲃是滇池特有种,也是滇池指示物种,自2009年开始开展滇池金线鲃增殖放流以来,已累计增殖放流滇池金线鲃苗种200余万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显示,滇池金线鲃可在滇池现有水环境中生存,且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其生长速度快于池塘养殖种群。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滇池金线鲃已在滇池上游支流-盘龙江形成一稳定种群,该种群约有400-500个体。后续还将对该种群开展更多的研究。

滇池金线鲃

▲滇池金线鲃(供图)

同时,从遗传多样性层面,开展了滇池金线鲃保护效果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无论是池塘养殖种群还是回捕种群,滇池金线鲃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滇池金线鲃迁地保护及增殖放流效果良好,这得益于滇池金线鲃迁地保育与人工繁殖过程中,合理的遗传管理。对于滇池金线鲃的保护不仅是种群数量的增加,还应更多的关注遗传多样性,同时关注其栖息鱼洞的保护和修复,以保证对其野外种群的修复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滇池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巨大,尤其是农田向居民地的转移尤为剧烈。滇池流域中心生境质量指数较低,外围生境质量指数较高,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总体来看,滇池流域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代表了滇中高原生物多样性组成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持较为完好;景观格局变化较大,城市发展较快,城区周围的面山植被恢复较快、较好。本次调研持续一年半,还将在后续继续进行持续性观测。应遵循湖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科学合理地系统开展滇池生态修复工作,最终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毛丽丹 通讯员 张卓亚 文

责任编辑 猫恩泊

校对 董宇

编审 刘超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