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开屏观察|为什么是景迈?
开屏新闻2021-10-15 23:00

景迈什么样?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教授蓝增全:“一进到景迈山古茶林,很震撼,它和我们见到的其他古茶园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森林结构保持得如此完好。”

为什么是景迈? 龙宇丹 摄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黄桂枢:“我带日本茶学家去景迈,他们说‘呀,真是没有看到过那么多古茶树,这里真是天然茶叶博物馆。’”

为什么是景迈? 龙宇丹 摄

纪录片《云南密码》的导演李成才:“从当地茶农的目光里,我能感受到这是一群特别可爱的人,这种可爱来自于景迈山那方水土,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为什么是景迈? 龙宇丹 摄

澜沧县委副书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杨春高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

为什么是景迈? 龙宇丹 摄

2021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经国务院批准作为202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如能成功,它将填补世界遗产中茶类世界遗产的空白。为什么是景迈?我们从景迈又能得到关于生物多样性怎样的启示?10月15日,这四位嘉宾分别从线上线下相聚在COP15云采访室展开了讨论。

_LYD3570(11763998)-20211015224341.jpg

景迈在哪?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澜沧江流域是现代古茶树资源的主要分布中心。

“走进云南,我们有丰富而多样的古茶树资源,有单株世界最古老的,最粗、最高的等等。”蓝增全教授说,在这些数以千万的古茶树后面,更为珍贵的是古茶生态系统,现有报道的就有216个,特别是88个天然生长的野生茶树群落,更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化石级”的见证物,其中就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迈山古茶林。

纬度:N22°11′03″

经度:E100°00′27″

这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中心坐标。这里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由两条河流和陡峭山谷围合形成的独立地理单元,总面积191平方千米。

景迈被世界茶人学者誉为认为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世界茶树博物馆”“茶文化历史博物馆”,是人类罕见的宝贵的文化景观遗产,其遗产价值十分突出。特殊的地理区位使景迈山所在的中国澜沧江流域成为全球重要的茶树起源中心,区域内相继发现了宽叶木兰化石(3540万年)-中华木兰化石(2500万年)—野生茶树(2700年)—野生—栽培过渡型茶树(1700年)—大规模人工栽培型茶树(1300年)的实物系列,普洱市因此于2013年被国际茶业委员会确认为“世界茶源”。

在蓝增全眼中景迈古茶林有着不同于其他古茶林的特色:森林结构保持得很完美。何为完美?整个森林结构中,上层是高大的乔木,其中有伟乔、大乔、中乔、小乔,其下的灌木层和地被层都很完整,“伟乔——树高31米以上的乔木,这在很多古茶林中是很难得一见的。”

景迈的密码:和谐

李成才是纪录片《云南密码》的导演,在他的眼中,景迈的密码是和谐。

在访谈中他展示了一张拍摄自景迈山的蜂神树图片,“我们拍摄时,这棵大树上有76个蜂巢,每个都在40-80公分左右,当一个月的拍摄结束时,听当地人说已经有80个蜂巢了。”80个蜂巢意味着80个蜂王,“蜂王是很有领地意识的,但是80个蜂王能共同生活在一棵树上,相安无事,我觉得这很神奇。”

在他看来,这样的和谐还体现在林下种植中。最初听到“林下种植”,李成才表示有点懵,难道还有林上种植,到了景迈,他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基于“万物有灵”的信仰,造就了当地世居民族群众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优良、朴素的生态观,在此影响下创造了独特的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通过合理控制森林和茶林的比例,巧妙分配乔、灌、草植物的光照和养分,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病虫害并提高茶叶质量,使古茶林不仅古老、独特、且历经千年而依旧保持优良品质并充满活力,体现出茶林文化景观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当地世居民族高超的生态智慧。

“景迈的茶,绝不是刚强男儿,而是温婉佳人。”蓝增全教授形容道,景迈山古茶林形成了“林—茶—人”三位一体的环境关系和生态关系,正是因为生长在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关系中,才造就了“清香温婉细腻”高品质的景迈茶。

景迈的明天:或将填补茶类遗产的空白

2010年6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作为202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杨春高介绍说,景迈山遗产地涉及4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寨(其中有9个传统村寨),世居民族主要有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世居民族以茶为生,茶是主要的生活依靠。茶园面积7万亩,人均拥有茶园面积11亩,年均干毛茶产量约1260-1480吨,农业产值约5亿元。其中:古茶园面积2.8万亩,古树茶干毛茶年均产量约260-280吨,农业产值约3亿元;生态茶园面积4.2万亩,干毛茶年均产量约1000-1200吨,农业产值约2亿元。2020年,景迈山遗产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余元。

“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古茶林。”杨春高说,林下种植的方式和传统通过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文化内涵已经独特的“茶祖信仰”保存了下来,传承千年且依旧充满活力,是森林农业开发和人类茶种植模式的典范。他认为,景迈山如申遗成功,将填补世界遗产中茶类世界遗产的空白,也能够捍卫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种茶、制茶以及饮茶领域的发源地和主体地位。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茜 文 龙宇丹 摄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郭毅

编审 刘超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