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学历崇拜驱动认知盲点
开屏新闻2021-11-08 10:43

“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既有个体存在认知盲点和偏差的因素,也有名利驱动的因素。那种认为“考入名校就前途无量、考不上名校就没有出头之日”的陈旧、滞后观念,显然需要重塑和更新

近日,一篇《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报道引发关注。今年高考结束后,这位出生在广西农村的80后唐尚珺还上过热搜。每次折戟后,他都想再冲最后一次,到第二年,又想再冲一次,如此循环,停不下来。“压力很大”,他说,“争取明年(考)最后一次”。(11月7日《羊城晚报》)

高考具有教育分层的功能,教育分层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流动。为了“争上游”,许多人拼尽了全力。高校在等级化、差异化金字塔中占据的位置越高,入学概率越低,梦想成真的难度越大;处于金字塔塔尖的清华北大,更是许多人遥不可及的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的“意义之网”,导致人们不同的决策与选择。作为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的农家子弟,“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说到底,就是“意义之网”出现了认知局限和偏差——将名校光环的价值无限放大,认为考进顶尖名校才有未来,导致“只想上清华”成为执念和心魔。

著名作家毕飞宇的小说《推拿》,是一本关于盲人的书,书中有句话,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正常人虽然有视力,但总有自己的局限,有看不到的东西。”将考入名校和功成名就挂钩、认为拥有耀眼的学历光环就可以享受永远的红利,觉得只要考入名校就可以一劳永逸,这样的“意义之网”不仅来源于求学者视野、阅历、见识的局限,也源于另外外界功利、短视的推波助澜。

学历崇拜和名校情结的大行其道,让不少中学偏爱“高分复读生拼名校”;一些中学为了吸引高分复读生,不仅在学费上给予减免,还承诺如果第二年高考被名校录取会有丰厚的奖金。“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既有个体存在认知盲点和偏差的因素,也有名利驱动的因素。

对于个体而言,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考上名校即使有更大的成功概率,也并不意味着考上名校就一定会出人头地。大多数名校毕业生,也都是平凡世界的普通人。更何况,在社会流动千姿百态、价值实现路径丰富多彩的当下,成功也并非只有“上名校”这一条道路。那种认为“考入名校就前途无量、考不上名校就没有出头之日”的陈旧、滞后观念,显然需要重塑和更新。

对于社会而言,无限放大名校的光环效应,不仅加剧了全社会的教育焦虑,也会导致只重视考试成绩却忽视孩子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们患上“空心病”——不能清晰地认识和发现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与特长,只懂得“考高分、进名校、当人上人”,却失去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明朗的心态,导致一些即使成绩很优秀者,除了考试但不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是什么。

一条路走到底的“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错得让人五味杂陈。


特约评论员 杨朝清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