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眯眼”争议背后的文化自卑
开屏新闻2021-12-27 18:01

 近日,有网友晒出三只松鼠2019年10月份的产品宣传海报,没想到主打的产品没火,模特火了。画面中,模特的“眯眯眼”、厚嘴唇造型,被部分网友认为三只松鼠在故意丑化中国人的形象,强烈要求三只松鼠道歉。

微信图片_20211227175632.jpg


此事经过舆论发酵后愈演愈烈,讨论热度持续升温。12月26日晚,海报中的模特@菜孃孃发视频回应称,自己原来就长这样,没有故意丑化,“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随后,三只松鼠官微也发布声明,对于网友由此产生的不适感深表歉意,相关海报已在第一时间进行替换。

无独有偶,最近上演的动漫电影《雄狮少年》,也因剧中人物“眯眯眼”的形象被指有辱华嫌疑。更早一些时候,知名摄影师陈漫为某杂志拍摄的《中国十二色》,人物造型也受到广泛质疑。一番争议后,陈漫发声明道歉,相关产品被撤。

不知不觉之间,“眯眯眼”似乎成了辱华的代名词,而道歉和产品下架则成了此类事件的公关标配。按照这样的逻辑,以后所有的公开出版物、电影、电视,包括广告宣传海报,恐怕再难见到“眯眯眼”的人物,像@菜孃孃这样的小眼睛模特也最好改行另谋出路了。再进一步发展下去,腿短的、鼻梁塌的、嘴大的,也将统统难登大雅之堂。

外貌是一个人的自然属性,除非整容,后天无法改变,不攻击别人的外貌,是一个文明社会最起码的底线。所以是不是故意丑化中国人的形象我们姑且不谈,这种把某种外貌特征刻意放大,并且上升到某种高度的做法,本身就带着深深的偏见甚至恶意。人群中总有眼睛大的、眼睛小的,就是那些气势汹汹要求三只松鼠道歉的网友中,也不个个都是大眼睛、高鼻梁。

固然,大眼睛、高鼻梁更符合主流审美,但多数人这么认为,就一定代表着正确吗?也未必。因为审美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多数人”决定论,大众审美并不比小众审美更高级更有优越感。某种意义上说,多元化才是审美的真正价值所在,因为千篇一律、标准统一的只有流水线上的产品,并不存在“审”的问题。

审美偏差是客观存在的,这场讨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观点之争变成上纲上线。我们不否认海报中模特“眯眯眼”的形象会让部分网友产生不适感,但表达个人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买甚至抵制三只松鼠的产品,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批判。至于冲到三只松鼠的直播间进行刷屏谩骂,网曝模特,更是用力过猛。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海报拍摄于2019年10月,把两年前的东西翻出来,追问其动机,这用意和动机耐人寻味。我建议还可以再往前翻翻旧账,比如关公像的细长丹凤眼、乐山大佛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中国古代许多艺术作品中“眯眯眼”的形象比比皆是,不妨都给他们拉个皮、做个眼部放大手术。

由于文化差异,东西方在审美取向上有着显著的不同,比如西方人做出“眯眯眼”的手势 ,就是一种歧视性的符号。不仅中国人,在英超踢球的韩国球星孙兴慜就因为眼睛小,遭到过球迷的嘲笑。但要知道,真正错的是狭隘的偏见,和一部分西方人的低素质,而不是“眯眯眼”本身。

一些网友认为“眯眯眼”有损中国人的形象,其实是站在西方的立场,用西方的审美标准来思考问题,这相当于是在刻意迎合西方人的口味,把西方人的喜好当成了范本。根源上,这还是一种文化自卑,一自卑就容易敏感,一敏感就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失去了自我判断。点赞最高的一条留言是“难道中国只有这一个模特?”言外之意就是,只有大眼睛、高鼻梁的模特才能代表中国人的形象。这当然也是好意,但未免格局太小,我从来都不认为,中国人的形象靠一张商业海报来展示。


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编辑 邓建华 

校对 熊丽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