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抢挖优秀教师,也要反思为什么留不住人
开屏新闻2022-01-11 20:01

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表示,“十四五”期间,教育部门将大力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整体质量,强化源头治理,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微信图片_20220111195839.png

晁桂明指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既是这次《规划》明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方面。而所谓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就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管城市还是乡村,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的地区,都能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全国96.8%的县(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中间显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晃桂明在发布会上提到“抢挖”一词,也就是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具体表现就是,优质教育资源,比如优秀的校长和教师,过度集中于某些地区和某些学校。众所周知,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决定教育水平的核心竞争力,资源的高度倾斜,直接导致了教育的不均衡性。

教育公平是基础性的公平,不能唯市场论,优质教育资源更不能像商品一样,价高者得。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和学校利用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四处抢挖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出现了所谓的“超级中学”。优秀的师资力量反过来又吸引了优质的生源,如此循环,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表面看,个别学校确实提高了升学率,但从整体看,却是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让更多人失去了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抢挖优秀教师现象,一方面造成恶意竞争,加剧教育焦虑,增长了教育成本。高薪挖名师,花大力气做营销,很多时候都有资本力量的介入,而资本是需要投资回报的,因此最终的高投入都会转稼到学生家长的头上。另一方面,则打击了其他学校的积极性。优质的教师和优质的生源,都被名校抢走了,那些被“抽血”的学校拿什么竞争?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也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有论者就提出,新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否将严重破坏教育生态的“超级中学”淘汰出局?显然,这两份文件的导向是一致的,就是要通过具体有效的制度化手段,让“超级中学”慢慢消失。

严禁抢挖优秀教师,关键在于如何保障落实。必须明确的一点是,禁止抢挖优秀教师,不应该是强行禁止教师人才的正常流动,甚至误读成教师只能在一所学校任职。人才的正常流动,能有效促进一个行业的活力和良好竞争。再者,优秀的教师希望得到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也是正当诉求。所以,真正需要管制和加以禁止的,其实是那种非理性的恶意的竞争。如何区分这两种情况,我想是《规划》能否得以顺利实现,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抢挖优秀教师的现象,同样也需要反思,在义务教育阶段,为什么有些学校留不住人,而有些学校却名师扎堆?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让优秀教师有更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的劳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他们未必就那么容易被“抢挖”。所以,政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和地方政府的自我改进。


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编辑 邓建华

校对 龚子芸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