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如何落实?听听云南政协委员们怎么说
开屏新闻2022-01-18 21:48

我最关心的云南事logo(定).png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

“双减”政策发布后,2021年9月,云南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的相关工作做出统一部署。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未来走向成为今年两会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1月18日,多位省政协委员就如何更好地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减负提质,积极建言献策。

分割线

呼吁建立全新的社会人才评价标准

在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卫东看来,“双减”政策的实施服从于国家“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共享”这一原则,包括校长流动、教师轮岗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都是为了打破固化,让更广泛区域内的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教育领域的公平与共享。

“双减”是方式、是路径,那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出口”决定“入口”,社会如何接纳人才,用人单位如何评价人才,社会普遍的价值导向能否跟上“双减”政策落实带来的转变,都至关重要。当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从单一的分数向综合能力转变,转向看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双减”政策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王卫东认为,不仅是家长和教师,整个社会都亟待重新定义“成功”的标准,建立全新的社会人才评价标准,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正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走向职业教育,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不同的领域脱颖而出。当然,这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评价机制和对等的社会价值体现。

分割线

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科学均衡的配置

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副主任、教授陈光杰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双减”政策的实施正是让教育回归本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很多学生和家长误将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视为“终点”,但这仅仅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是真正奋斗的开始。以高考作为唯一的“指挥棒”,无法解决人才能力的均衡培养。

他说,“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思辨,从唯分数论、唯名校论逐渐转向唯能力论、唯均衡实力论。整个社会对学生、老师、学校,都应该有更科学、更合理、更多元化的评价。

因此,他认为,要真正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扩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继而拓展到高中教育。从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来说,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得到更科学、更均衡地配置。

课堂教学时间过长,实践类课堂缺位,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太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多元化发展的潜力和机会。“双减”带来了改变的机遇,如何更丰富多样地开展实践课堂和课外教育,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分割线

探析区域性“双减”的有效推进与落实

省政协委员、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谊认为,就“双减”谈“双减”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全社会都需要宏观地全面地认识、解读“双减”政策,解读国家对教育的战略部署。“双减”政策的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要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解放出来去进行实践技能与探究能力的提升。就是要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改进必须转向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与知识的融通。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暴露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回避,如“双减”后学生在校时间过长、教师负担加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匹配等。面对新政实施与一线执行现状之间的差距,党委政府层面需要有序组织开展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快速扩大民众对教育新政的认知与解读;云南省教育厅“以考撬育”的举措已经初见成效,但还需要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更着眼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着力于把“学生的在校时长”与“五育并举”“办学特色”进行规划性地融合课程探索。还有必不可少甚至更为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的归位。“双减”政策的落实不应是教育界的“内部运动会”,而应该形成“家、校、社”的合力。

回归到“双减”政策实施的初衷,全社会需要对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和劳动技能进行全新的、全面的解读,逐步告别“投喂式”养育,让孩子回归社会属性,去尝试、去经历、去实践,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分割线

让学生用“闯关”方式积累体育积分

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研室教授欧阳宇华一直密切关注“双减”政策的实施。她积极思考着,“双减”对体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长期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欧阳宇华发现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着 “蜻蜓点水”“低级重复”现象,导致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有些学生12年未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而且并未养成日常锻炼习惯。

对此,欧阳宇华带来《“双减”助力课外体育教育实现新突破——体教融合引青少年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根据体育运动项目明确各类指标要求,例如800米可以确定各级指标达标数据,每年也多组织一些比赛和达标赛,让学生们可以不断“闯关”获得积分。这样同学们就会有目标去不断突破,从而形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养成。

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实,体育教育的 “新突破”需要在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体育课程内容与形式丰富、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几个方面下功夫。最终实现“双减”后课后服务时间、锻炼内容、组织形式的明显改善,让学生自发积极参与课后锻炼,运动的时间增多、运动能力增强,家、校、社协同实现“转变、转向、转型”。

另一方面,体育教育还应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进行深度融合。力争实现学校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资源融合、互补、合作,达到运动教育与健康促进共融发展。


开屏新闻记者 颜媛 赵丹青 曹婕

责编 徐红

校对 猫恩泊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