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习近平领航‘十四五’开局”系列报道之七:保护、传承、利用 让民间艺术绽放新的光彩
开屏新闻2022-02-08 17:47

保护、传承、利用 让民间艺术绽放新的光彩1.jpg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这是14日上午,习近平在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同群众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绥德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孕育发展了优秀民间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质朴、豪迈。 ”

“秦汉名邦”历史悠久,“天下名州”人文荟萃。绥德,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东南部,无定河从县城穿过。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来到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石雕、绥德平安书、剪纸、民歌、泥塑等展示,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肯定。

石雕,一錾一凿定格民族文化

石雕是绥德人赖以生存的“根脉性”艺术。手艺人以錾为笔,以石为纸,将民族文化与陕北人的生活、精神融为一体,定格于精美的石雕艺术中,代代相传。

鲍武文是绥德石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国字号”能工巧匠,也是绥德最早创办石雕厂的人。

“总书记来了,我们特别激动。”那天,鲍武文负责在陈列馆的“绥德石雕”板块现场展示石雕技艺。

绥德石雕艺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石刀、石碾子等生产工具到炕头石狮、石香炉等神佑石雕,再到集石雕工艺大成的石牌楼、千狮大桥等,工艺种类繁多、用途各异。 

保护、传承、利用 让民间艺术绽放新的光彩2.png

非遗陈列馆“绥德石雕”板块,鲍武文在聚精会神地雕刻着石狮子。人民网记者 吴超 摄

在绥德县文化馆,一排排萌萌的、憨憨的炕头石狮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炕头石狮是绥德民间石狮崇拜的最奇特的一种形式。”鲍武文介绍道,炕头石狮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吉祥物,其凭借着鲜活的神态、可爱的神韵以及背后丰富的人文价值,如今成为了广受人们喜爱和收藏的艺术品。

石雕作为绥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并没有被时代抛弃,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蒸蒸日上。2017年,“绥德石雕”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为绥德石雕产品的提升奠定了稳定基础。同时,绥德石雕在促进传统工艺传承与振兴、本地文旅融合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书记说民间艺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戳到我心窝里了。”作为石雕传承人的鲍武文难掩激动。

如何将这一技艺传授给更多人?“绥德县积极组织业务人员下乡,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并进行辅导培养。”绥德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延保霞介绍道,当地还举办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培养了一批民间艺人,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石成“金”,雕刻美好。目前,绥德县的石雕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石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的石料采掘业、石料加工业、运输业、石雕建筑业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为2000余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6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陕北说书,一弹一唱凝聚民族情感

说书是陕北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说书人,身着布衫、脚绑快板、背着三弦琴,或自弹自唱或三五成群,以特有的方言韵调,在说唱间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跃城乡文化生活。

“一定要把陕北说书发扬光大。”1988年出生的李康,从事说书表演11年有余,在他看来,说书就和讲故事一样,不但要把老故事讲好,还要把新生活讲出新意义,把新思想讲到人们心里去。

去年9月14日那天,陕北说书人李康怀抱三弦、腿绑甩板,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嗓音一亮,红火热闹一台戏。

余音绕梁。习近平带头鼓掌:“我特别喜欢听三弦,很有韵味,一方水土,才能弹唱出这个味道来。”

“总书记非常关心非遗传承,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李康说,“我们要把陕北说书唱遍大街小巷,让更多的人听到原汁原味的陕北说书。”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陕北说书,李康不仅将乐理知识与说书相融合,提升表演质感和技法,还创作出许多紧贴时下热点的内容,走乡串巷、吹拉弹唱,通过说书的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村组农户。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虽然现场演出减少了一些,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坚持弘扬和推广陕北说书。”李康表示,他将线下表演的一部分精力转移到了线上直播和公众号运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让陕北说书走得更远、更广。

时代在不断发展,“传承”不仅是针对传承技艺本身,更体现为保护工作中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青年人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力量。

为此,绥德县通过优先评定年轻人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一举措,鼓励年轻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不断创新发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非遗精品。 

民间艺术,一代一代永续传承

从妙趣横生的石雕到余音绕梁的说书,走进绥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民间艺术的尊崇与传承,让人印象深刻。

长期以来,绥德县以非遗传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融入人民现代生活为导向,注重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让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绥德县制定出台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申报了国内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和授牌传承基地和传习所55个。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绥德县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非遗展示展演。

“绥德县以千狮大桥、石狮子博物馆、非遗陈列馆等作为‘静态’展示平台,组织人们参观、体验,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以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等活动作为‘动态’展示平台,通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群众的近距离接触,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绥德县文化馆馆长雒胜军说。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习近平一直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的关怀和部署下,各地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目前,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在绥德县考察时指出。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些宝贵财富,要保护好、利用好,更要一代一代永续传承。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邓楠 黄玉琦 柏鑫

责任编辑 刘自学

校对 罗秋旭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