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物|一位女博士的疫情志愿救助
开屏新闻2022-07-02 11:23

开屏新闻记者 邓建华   实习生  杨云宇

编辑 程权

校对 胡巍


回想起这三年,刘阳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本来2021年这个时候,她应该博士毕业了,但现在她仍在等待毕业,面临多种工作选择的同时,又无法去往能去的大城市就业,她不知道因此会不会失去更好的机会,这似乎成为她的一个心结。

从2020年初,刘阳在疫情反复的三年里,因为学业,她从西安到香港又到深圳,因为自认为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她又成为疫情志愿者团队中最早的一批人,靠着自己的医学背景,她在武汉和上海疫情中成为一名医学顾问,线上诊疗、线上找药、线上救助,这几乎成为她这几年生活的全部。

疫情近三年,原本以为的按部就班的生活,刘阳发现,大多数人和她一样,都变了。但是,这三年里,她可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抉择和变化,但是她变得更勇敢理智了,“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状,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图片

刘阳的日常生活

分割线

救助

在刘阳的朋友圈里,这几年几乎都是她在发求助:找人、找药、找医院,寻求帮助。

刘阳是山东威海人,16岁考上山西医科大学,20岁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硕博连读,最后一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做研究,如果不是疫情袭来,她去年6月就会拿到两所大学的博士毕业证,在北上广深找到良好又令人羡慕的工作。在众人的眼里,这个26岁的女孩堪称学霸。

然而,2019年年底,读博的她从西安放假回家,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秩序。“大年三十那天,我的一个武汉同学的妈妈疑似肺炎,我发现症状不对劲,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了”。她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

境况确实也严重了,那个春节七天里,全民静默。

上大二时,她第一次去献血,“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可能人还是需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才会让你觉得生命是有意义的,或者是我这个人比较悲观吧”。刘阳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自此,她每年都会去献血,她也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读书,至今为止,她还在资助一位初中生,尽管博士工资很低。

那时,她就想,有机会去做志愿服务。

疫情期间,刘阳最初和所有人一样,找物资捐赠。她让母亲想办法买了许多口罩捐往武汉,她自己又和一个朋友,找到一家爱心企业,找了许多女性用品,捐助给湖北黄冈市英山县医院,“一个县医院,当时收治了十几个重症患者,这在当时真的了不起。”刘阳赞许他们——好心人捐赠的每一枚鸡蛋都作了公示。

作为学医的人,疫情当前,她觉得自己能做的应该不止于捐赠。她敏感地意识到,有可能一些并未感染的人,因为与新冠的相似症状,无法获得救助——之后的疫情中也验证了她的这一判断。

2020年初,她在网上遇到一个七个月大的黄冈宝宝妈妈的求助,因为孩子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需要化疗。但在非常时期,孩子无法前往上海就医,却又需要医院的救助。她开始在线上为这个宝宝的母亲提供帮助,同时她也在网上求助黄冈哪家医院可以收治孩子,新华医院可以远程求助。

图片

刘阳帮助过的患病的宝宝

之后,她又遇到了一个一岁零六个月大的孩子,孩子患神母细胞瘤,急需化疗药物,她仍在网上向全国的好心人求助所需的药物。对于这些罕见病的孩子,她说自己泪点很低,“我没有办法一边看着,什么都不做,大概就是我无法进医院的原因,因为无法冷静地面对孩子生病这种事情”。

远在山东仿佛身在武汉。刘阳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开始成为一名疫情期间的志愿者。她在给武汉患者找药的过程中,发现了团队的力量,“一片小小的药片,我们得通过许多人,有记者、医生、武汉的普通市民,很多的志愿者,才能传递到患者的手里,很不容易,所以我从这时开始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大家在非常时期,迅速聚合,我们为彼此带去更多爱,而不是艰辛”。

她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做什么大事,但是在“海上指南针”志愿者伙伴的评价里,她有一颗炙热的心,医学知识丰富,响应及时迅速,处理救助快准狠。

三年过去,刘阳“没有做什么大事”,但是这些孩子在好转,她找到当地的朋友去给他们送了点东西,“我觉得孩子的妈妈是最不容易的,孩子妈妈当时都哭了,说孩子生病这么久,第一次有人想到她”,母亲们也希望见见她,她也一直希望如果有机会去武汉看看孩子们。

分割线

医疗顾问

疫情当前,自己的学业也要在网上完成,刘阳想,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是不是去做一个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突然找到了一个路径——自己即使在线上,多年学到的知识有了用,做个医学顾问。

刘阳并不赞成疫情开始之初的发烧不能去医院就诊的方式,“比如白细胞低他可能是感冒了,但是定点医院就有可能不收治”,基于此,疫情三年,刘阳和她的伙伴们救助的多半是这类人群,她成为团队中的医疗顾问。

图片

通过线上救助的小婴儿

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刘阳的生活中早已建立。她对自己的医学背景很自信,但因为自己并没有在临床干过太长时间,而且博士在读,一直都在从事实验室工作,所以“我当时来胜任这个顾问的工作其实我是没有自信的”,但因为对那个一岁零六个月孩子的关注,刘阳决定就算不能面诊,也可以隔着屏幕或者一根电话线,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和帮助。

武汉疫情过去,全国范围内的疫情依旧持续,直到4月底疫情席卷了上海。

新冠肺炎确诊,总会有人担心。从照片到 CT再到核酸检测,感染病毒的检测是循序渐进的,确诊的条件也是苛刻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尤其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

刘阳和她的伙伴们就像武汉一样,大家又在网上集中,“海上指南针”再次启动,“因为当时一个姑娘说她要去做线下志愿者,不做医疗顾问了,所以她说把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组长的位置就让给你了,我就这样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当官的,哈哈”。

图片

海上指南针团队给志愿者送上的小红花

一群内心炙热的年轻人,线上线下合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的帮助从患者到普通人,从找药找车找120到帮助大学生返乡、帮瓜农卖菜。

医疗顾问刘阳也在其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那一段在深圳也很少出门的日子里,她也一样要天天按规定做核酸,但她觉得自己很忙很累,有时候看到别人的境况,她也掉泪崩溃,但她依旧内心充实。

上海疫情中,一位九十岁的老奶奶从床上摔下来了走不动了,家属向志愿者求助,“家属说有压痛啊之类,这样你只能猜,就要想最坏的打算,同时能做的事情就是帮她找医疗资源”。

刘阳先告诉家属如何看护老人,怎样进行急救,然后想办法给周围所有的医院打电话。团队里会有一部分人专门去汇总所有医院的情况,“比如这家医院的门诊急诊是开到几点,有哪些病友给你反馈,这种信息是实时更新的,在武汉疫情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

刘阳遇到的更常见的情况则是既往基础病,比如血透病人,他一直要做血液透析,他所需要的医疗资源就是做血透,但做不上血透了怎么办?志愿者们就只能在线上去帮他观察一下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这时候,刘阳会给到患者一些自救指导包括一些饮食指导,其实更多的是护理措施。她曾经遇到过一位白血病姑娘,移植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低,“然后我们当时一边想办法帮她进医院,另外一边跟她讲,千万不要动,大小便都要在床上,因为你动的话有可能会引发脑出血,那就非常危险”。

多半时候是无奈的。

刘阳在两个月的时候,遇到过很多情况,他们发现,每一个人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特别是能去医院接受救助也是有限的,“甚至会有一些患者家属会拿医生给他爸妈救助的一些药品来给我看,我无法做到面诊,但这个时候你只能跟她说,这个药是干什么的,那个药是干什么的,因为医疗资源非常紧张,没有大夫或者没有护士会有时间给你讲这些东西,可能我们就会给他讲一下这些”。

分割线

救赎

刘阳一直有一个法医梦,在读书时,她在山西医科大学本科学的是护理学,后到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的是法医学。她有一个并不快乐的童年和少年,父亲在一次事故中死亡,幼年的她一直对父亲的去世心存疑问,她希望自己能找到答案,学医在她少年的奋斗中埋下了种子。

数年后,单亲家庭的孩子刘阳长大成人,她经历过家庭的变故,读书时她的生活也很窘迫,为了继续学业,她做过翻译、家教、到饭馆打过工,甚至帮人刷单、小广告、打银行贷款电话……

刘阳觉得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虽然她一直读的都是最理性的学科。对于父亲的亡故,时隔多年,所谓的答案早已湮没,而心里的疑问也早已没有意义。但她想,可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人都想知道,自己的家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我去学了这个可以帮别人少一些遗憾,所以当时其实是出于这个想法学医“。

毅力和倔强让她学习优异,16岁考上了大学,成为班里最小的学生。她在大学四年时间,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内科到外科,从目录到内容,她几乎可以背下来,直到硕博连读。

在刘阳为学业而奋斗时,2016年,从小把她带大的奶奶去世了,她从西安赶回山东的小县城,见了奶奶最后一面。她的奶奶因为腰断过,患有严重的腰疼病,半生的时光都在弯腰中度过,但是她带给了刘阳人生中最朴实的生活哲理,教给她坚韧、善良、尊重和平等。那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走了,给刘阳精神上极大的打击,“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和我最爱的人走了,我真的很难过。”

2020年9月,通过一个联合培养项目,刘阳来到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进行另一个博士学位的攻读——计算机学。上海疫情,刘阳正在深圳,香港学习一年之后。她回到深圳准备毕业论文,而在这三年特殊的日子里,疫情同样波及香港。更多的时间,她线上完成博士学业,她也参加一些新冠试剂盒的实验。

如期毕业后,这个今年26岁的女孩,将会获得两个博士学位。但因为疫情影响,她一直没能毕业。刘阳觉得这就是疫情时代的无奈,和她一样的人都要接受这样的现实。纵然是已经拼尽全力完成了学业,但是刘阳没办法毕业,她见不到导师,在沟通交流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她只能通过邮件进行漫长的沟通,所以无法做到如期获得博士学位。

繁忙而快节奏的生活,疫情在改变着每一个人。几年前因为奶奶的去世,刘阳这个阳光般乐观快乐的女孩在一段时间开始自闭,她患上了抑郁症,无法入睡、剧烈头疼,不愿意出门、不愿意与人交流。她觉得自己需要的是救赎,而她救赎自己的办法是拼命学习,把自己陷入繁忙中,也在忙碌中做一些项目获得微薄的收入。

救赎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别人。而在几个月的时间,她等待、解决、安慰、陪伴着很多希望帮助的人们。

上海疫情中,一位母亲突发脑出血,志愿者们竭尽全力把她送到了医院,刘阳在线上不停安慰家属,告诉她的儿子如何照顾好母亲,母亲得到了及时的救助。一位老大爷因为对疫情的紧张,加之感染被拉到了隔离点,他每天都会在线上向刘阳报告他的体温及身体状况,告诉他想去方舱,直到大爷体温正常。这种依赖突然让刘阳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刘阳边攻读学位,边服药治疗,边经历着疫情带来的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她也边做着更多的帮助别人的事,从别人的苦难和无助中,她突然悟到了救赎两个字,看到了光,“做一点事情,为这个国家和社会做一些事,是一种心灵的救赎,也是个体的需要”。

虽说经历过几次家庭变故,甚至有朋友说“你不是抑郁,你是太惨了”,但刘阳内心依旧很有光芒,她说话诙谐、幽默,很感染人,对于自己的状况,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好的”,她的阳光、爱心、善良、帮助,她的朋友们对她赞叹佩服有加。

“生活中有许多难过、无奈,但是依旧还是要过下去,如果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什么不呢?”她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阳为化名)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