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加班死亡算工伤是对打工人的兜底安慰
澎湃新闻、春城晚报2022-08-10 09:35

微信加班中突发疾病死亡是偶发事件,但下班时间线上办公却是越来越普遍,用人单位也得学会尊重这些劳动,而不能总等到劳动者来对簿公堂。

近日,广州的一起工伤旧案,再次引发舆论关注。2020年,石某在工作日的19时40分左右突发疾病倒地,120到场后宣告其死亡。发病前,石某正和同事、客户通过微信洽谈工作。但不幸发生之后,家属申请工伤认定时,当地社保局做出了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官司一直打到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二审认为构成工伤。

这起工伤认定案例的一波三折,很有典型意义。一方面,现在很多打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场所变得边界模糊,下班后在家中继续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办公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另一方面,传统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定义比较“狭窄”,像在家中微信办公的情形适用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此前虽然也有类似案例,但申请工伤认定时往往都不太顺利。

这次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二审认定微信加班死亡构成工伤,无论是说理还是结论,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最终认定工伤,当然是体现了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本意和保护劳动者的宗旨,而且这也绝非无原则的偏袒。

法院是基于相关事实做了细致的说理推导,比如从石某的微信记录可以发现,其经常在下班后用微信回复工作信息,且有同事的陈述交叉印证。具体到悲剧发生的当晚,在突发疾病前20分钟,石某还在用微信回复工作信息。综合来看,有充分理由相信,石某符合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情形。

从该案的网络评论中不难看到,很多网友对法院的判决高度肯定。因为法院对“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认定,显然更符合现实的工作情景,符合普通人对现在加班情形的朴素感知。

随着网络日益发达、工作性质的多元化,很多工作岗位的时空限制越来越少,已经不再像过去最普遍的工厂模式那样,工人必须在工厂里朝九晚五,出了工厂就是下班休息。很多人像田某一样,下班后线上处理工作是常态,这些“超时工作”往往拿不到额外的加班费,如果出现概率较低的悲剧,还不能得到工伤认定的兜底安慰,未免也太残酷了。

此案法院二审对工伤的认定,等于是明确划定了法律的保障边界。以后如果再遇类似悲剧,社保局或者法院可能就不得不参考该案例,而家属也可能更有法律意识,保存好相关的工作证据,比如微信截图、电话通话记录等。通过各方努力,将这块相对模糊的工伤认定领域逐步清晰化,进而对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兜底保障,是我们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而除了工伤认定本身,这次判决其实还有更多值得延展思考的。比如,当微信加班也变成法律意义上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相应的劳动保障跟上了吗?现实中有多少企业单位还是无视劳动者的这些额外付出,将八小时之外的线上办公算作理所应当而不支付报酬?

微信加班中突发疾病死亡是偶发事件,但下班时间线上办公却是越来越普遍,用人单位也得学会尊重这些劳动,而不能总等到劳动者来对簿公堂。


来源 澎湃新闻(守一)

责编 吕世成

校对 刘自学

审核 武熙智

终审 王云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