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作家专访 | 潘灵:一个试图“纸上还乡”的归人
云南网2022-08-14 11:50

采风感悟:

这次是参加了著名作家看云南的活动,那么我自己既是作家,同时也是东道主。所以我肯定就会有责任,要向我的作家朋友们推荐我们云南的文化,特别是我们云南的“红色文化”。

我们这一次,主要是走访西南联大,寻找历史记忆。我自己本来就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它的前身就是西南联大的昆明师范学院。那么应该说我在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就是西南联大的那种教育,告诉我一个人首先要有一个总精神,就是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我们都要成为国家的栋梁。

像西南联大这样的文化,它肯定是非常有竞争性的云南文化,也是我们可以讲好的云南故事。那么我们就有责任,有这个义务来讲好它,弘扬它。

今天来到了查尼皮。我认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那些革命先烈都是20多岁,就英勇就义了。他们那种高尚的精神,那种可贵的品质,那种要拯救中国的这样一种人生理想,我觉得都是一种舍小我铸就大我的体现。

我来这个地方,一个是受到了教育,另外一个我也想将他们的故事给勾陈出来,以文学的方式去书写他们,塑造他们。

作家专访

潘灵:一个试图“纸上还乡”的归人1.jpg

潘灵出生于云南昭通巧家县。他一直认为“如果没有那在深山峡谷里生活的十几年,我根本不会写作。我现在越来越明白我的写作导师就是我的故乡——那逼仄的,像地球上一丝小皱纹的地方。”

昭通是苦寒之地,却也是“盛产”优秀作家的地方,潘灵认为,正是贫困成就了作家,因为改变命运无他途,才挤在了文学这条羊肠小道。

潘灵:一个试图“纸上还乡”的归人2.png

接受采访

他时常自嘲,出生时如果聪明伶俐,也许就不会叫潘灵,而叫潘庸之类的名字了。因刚出生时不会哭,父母曾以为生的是个傻儿子,根据老家先生的说法,“名字要反着取”,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字。

“我的基因中存有我民族的文化密码,它被写作唤醒,并让我与其他作家有了不同。”潘灵出生在以汉族为主体的地方,却是仲家人,属于布依族。“我的民族就活在故事中。”潘灵原以为民族对他来说仅是一个空洞的符号,但自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他才发现,自己的基因中存有本民族的文化密码。

潘灵:一个试图“纸上还乡”的归人3.png

一路讲述云南故事

潘灵曾凭借作品《泥太阳》获得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在他看来,少数民族文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寓言性和故事性。“很多我周遭的民族兄弟姐妹,他们活得很文学,尽管他们很少接受文学的熏陶。”潘灵说,他最得意的作品《奔跑的木头》中,也塑造一个布依族的平民英雄。

在城市里生活了几十年,他依然认为自己是生活在城里的乡下人,拥有着根深蒂固的乡下人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每当夜深人静,群灰头土脸的乡亲们会像老朋友一样,把他招呼到他们的世界,他的创作灵感也由此而来。

“我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写作者,不过是一个试图纸上还乡的归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初衷。

潘灵:一个试图“纸上还乡”的归人4.png

为朋友介绍云南故事

此次采风活动中,作为东道主的潘灵似乎带着一种使命感:“我要向我的作家朋友们推荐我们云南的文化。”这当中,除了民族文化,还包括“红色文化”。

走访西南联大旧址时,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的潘灵倍感亲切:“像西南联大这样的文化,是非常有竞争性的云南文化,也是我们可以讲好的云南故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讲好它,弘扬它。”

在查尼皮村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后,潘灵表示想将把先辈们的故事勾勒出来,以文学的方式去书写他们,塑造他们。

潘灵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边疆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正高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云南省委联系专家。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吕世成

校对 郭毅

审核 何晓宇

终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