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统战这十年|苍洱之畔 同源共生
云南日报2022-08-29 15:53

苍洱之畔 同源共生

群山环绕,飞鸟蹁跹,水天一色……洱海清则大理兴,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民族兄弟姐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手相牵、互嵌共融,共护洱海清澈,共建美好家园。

自古以来,“同饮一湖水、同走一条路、同结一条心、同护一条河、同建一个家”,是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士庞村的村训,更是士庞村团结兴旺的本源。

士庞村内居住的回、白、汉3个民族亲如一家人,同心共护美好家园。“绿玉池处于洱海上游,关系着洱海的水质好坏,也是士庞村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湖。”士庞村党总支副书记马亚伟在绿玉池畔长大,从小就看着父辈们爱护绿玉池生态环境的他,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山水清明。“我们一家说服一家,一户带动一户,各民族团结协作,积极转变传统生产方法,减少对水源的污染,现在发展起了绿色水稻种植、烤烟生态种植、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如今的士庞村,背靠青山,面拥良田,清渠穿村,湿地簇拥。

苍洱之畔 同源共生

自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像士庞村一样的绿美村庄以青山绿水之色描绘团结之花。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以生态引领发展是白族村寨佛堂村给出的思路。在洱海流域内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佛堂村找准“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田园观光”的主题定位,将生态农业赋以文化属性,提升农业附加值。青山下、碧水间,“稻田剧场”静待开幕。白族汉子杨荣辉一辈子拿锄头的手按起了计算器,3月份近3万元的营业额让他开始计划扩大农家乐的规模。

居住在郑家庄的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生动描绘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场景,人人秉承“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2021年,郑家庄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60.9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340元,实现了“大家互助奔小康”的经济共建愿景。

郑家庄先后荣获云岭楷模、民族团结示范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等多项荣誉,成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一面旗帜。

随着《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关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重新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发布,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愈发清晰。

大理州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为主阵地、主渠道,推动创建工作下沉到基层,延伸到家庭和岗位,着力创新载体、提质扩面,深化全域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洱源县宁湖二小少先队活动室里,学生们创作的洱海绘画、书法作品、民族工艺品陈列得满满当当,该校学生由20个民族组成,做好“同心”文章是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弥渡县毗江社区居住着汉、彝、白、傣、回等10多个民族,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毗江社区坚持“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改造了老旧小区、棚户区,对临建违建危建进行拆除,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阿鹏调解室”让当事人在诉前调解过程中更加亲切、方便,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把矛盾化解在了最基层。

一个个示范效应明显、特色亮点鲜明的新示范典型涌现,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理样板”。近年来,剑川县人民政府等14家单位、何国祥等15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等13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鹤庆县金翅鹤村等38个村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理市、南涧彝族自治县、宾川县、云龙县等8个县市和大理州教育体育局等278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张伯简纪念馆等4个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大理市周城村等45个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水脉相连,民族相依,大理州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建联创、共建共创模式,与周边州市、州企业家协会、大理旅游集团等成立了一批“创建联盟”,打造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漾濞彝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滇缅公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路,大祥巍一体化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殷洁 秦蒙琳 博达

责编 袁熙

校对 易科彦

审核 何晓宇

终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