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 | 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看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十年实绩
开屏新闻2022-06-17 16:56

6月17日,中共云南省委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场发布会,全面介绍了十年来,云南省在深化改革、经济发展、开放型经济、国资国企、金融监管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下一步发展措施。

云南这十年 | 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看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十年实绩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分割线

深化改革

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徐畅江表示,我省共召开省委深改委会议55次,推动省级层面出台各类改革方案3400多个,连续7年实施省级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任务制度,连续7年对16个州(市)和70多个省直单位开展考评,连续9年累计对中央、省委部署的346个重大改革事项进行督察评估,不断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口岸通关时间压缩至0.22小时

与此同时,围绕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和改革举措。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创新跨省湖泊保护治理机制,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

开放新优势不断凸显,中老铁路实现通车,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突破。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22小时, 2021年,全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均排全国最短省份第二位。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39项经验案例为全国首创,推出“八个跨境”创新(跨境贸易、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跨境人力资源合作、跨境园区建设、跨境物流、跨境旅游)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行动方案,打造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实践的良好示范。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一

十年来,我省不断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纵深实施。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互促互进。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小巨人”,抓实“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开展名优农产品品牌评选和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活动,43个乡镇列入国家产业强镇,118个村镇入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一。

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

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制定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计划等,129个县均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改革目标,新改扩建133所普通高中学校,解决全省高中阶段21.6万个学位缺口。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中考体育100分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率先在全国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推动“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先行试点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同步实施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率先与西南片区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率先创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深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在全省县(市、区)建成205个“公安自助便民服务超市”,率先在全国推出省内异地办理临时居民身份证,解决95万无户口人员落户难题。

分割线

金融改革

金融资源配置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金融为我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金融业自身也跻身千亿级支柱产业。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晖介绍了金融改革十年成就。

2012年至2021年,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由1.81万亿元增加到3.65万亿元,增长101.66%;本外币贷款余额由1.42万亿增加到3.9万亿,增长174.65%;直接融资规模累计达2.1万亿元;保费收入累计达5402亿元。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云南金融业自身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至2021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由547.38亿元增加到1517.92亿元,增长177.3%。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累计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6223亿元;累计有127.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123.7万脱贫户获得直接信贷支持。2012年至2021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由0.49万亿元增加至1.27万亿元,增长159.1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由2414.45亿元增加至7410.7亿元,增长206.93%。

与此同时,金融支持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也取得了不俗成效。截至2022年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4237亿元,同比增长22.95%,高于全省贷款增速的12.8个百分点。绿色企业上市公司16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39%,云南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绿色企业7家,占比达24.13%。2022年1-5月,全省累计发行绿色债券72.8亿元,全国排名第10位。

上市公司平均市值267亿元名列全国第5

近年来,云南金融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为指引,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努力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对手国从2012年的46个,扩展至2021年106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0个)。在全国率先开展个人经常项目结算试点,泰铢区域银行间市场推广至全国银行柜台交易,银行柜台交易覆盖周边国家货币。

开创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走出去”全国先例,富滇银行到老挝合资设立老中银行,太平洋证券到老挝设立老中证券。通过不断改革,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

云南省启动上市倍增三年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5家,其中境内上市41家,全国排名第22位,上市公司平均市值267亿元,名列全国第5位。

分割线

经济体制改革

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改革,进一步破除了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夯实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谈到经济体制改革,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陆晓龙表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他看来,这是我省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的十年。落实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云南试点取得积极成果。

全面放开全省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出台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流动。出台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约1.3万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

行政权力事项从1422项精简到727项

这是“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改善提速升级的十年。实施“六个一”行动,为政府“瘦身”、为企业“松绑”,“一颗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行,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新环境。

全省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1370项行政审批事项,行政权力事项从1422项精简到72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500余个事项省内任意地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政务服务“好差评”等机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97万户。

手机、电脑、服务器等智能产品实现“云南造”

这是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十年。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绩效评价等改革,预算管理制度主体框架基本建立,全省民生支出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7成以上;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率先建立重点企业名单、贷款需求清单和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推送制度,不断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这是创新发展扎实推进的十年。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疫苗批签量位居全国第一,国产计算机总产能突破百万台,绿色铝硅产值突破千亿,创新资源进一步向产业有效聚集,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推进,实现手机、电脑、服务器等智能产品“云南造”,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分割线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

物流业成为全省首个引进外资超亿美元的重点产业链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在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翌看来,我省对外开放已呈现出“宏观成势、中观成局、微观成型”的良好开放辐射态势。十年来,我省牵住改革“牛鼻子”,在开展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通过金融改革试验探索适合沿边经济发展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重点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2021年,我省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人民币3000亿元和美元400亿“两个突破”。 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42.94亿元,同比增长217.4%,跨境电商成为促进外贸转型和增长的新动力。

全力聚焦《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我省开放新变化、新特点和新增点,实际利用RCEP国家外资有所增长,与部分RCEP国家跨境电商增长显著。创新建立“网络招商”新模式,外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项目到位外资占比接近10%,物流业成为全省首个引进外资超亿美元的重点产业链。

十年来,我省放大区位优势,全力建设国际大通道,夯实对外开放根基。截至2022年6月15日,云南累计发运中老铁路出入境国际货运列车891列,货运量66.9万吨。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新通道逐一突破堵点难点,成功实现首发试通,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截至2022年6月10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已开行11趟,运输货物重量共计8000吨。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运行,成为我国第4大能源通道。

自贸试验区实现“全国首创”和“沿边跨境”有机结合

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翌介绍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实践”。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两周年,159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实落地156项、占比98%。共计形成22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上报国家77项,省内复制推广46项,属沿边跨境特色47项,属全国首创39项。

总的来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先坚持发挥“国家苗圃”作用,实现“全国首创”和“沿边跨境”有机结合。如突破性创新高效便捷跨境车险服务模式,实现保费负担最多可降低至常规保单的1/7;探索“分段代驾”跨境运输模式,河口公路口岸2021年进出口货运量实现疫情下同比增长11.2%;构建进口农副产品第三方溯源体系,实现货物来源可追溯和流向可跟踪。

其次,突出“市场倒逼”,实现解决市场堵点、企业痛点、开放难点成效明显。如全国首创旅客购物无忧退货新模式,实现当天退货办结和受理率、办结率和游客满意度基本达到10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线上免担保融资,实现从企业开户到融资落地仅需五个工作日。

分割线

国有企业改革

重组组建四大产业集团

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成志介绍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情况。

2012年至2021年,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17011亿元增加到63398亿元,省属企业资产总额从6471亿元增加到29105亿元,年均增速18.2%;利税总额从162.79亿元增加到283.2亿元,年均增速6.3%。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在建链补链强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服务保障民生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累计投入30多亿元帮助28.8万人实现脱贫,完成50多个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带头做好应急保供、复工复产。

我省推进整合重组,完成建工集团、西南交建、十四冶集团“三合一”整合,重组组建绿色能源、绿色环保、健康产业、城市更新四大产业集团。化解过剩产能,压减粗钢产能280万吨、生铁产能125万吨,退出煤炭产能447万吨,处置“僵尸企业”229户。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责编 吕世成

校对 袁熙

编审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