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民族团结月40年】吕良村:“千亩蚕桑”促民族团结
开屏新闻2022-09-29 23:02

德宏.jpg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特色民居次第排开,房前屋后树绿花红……走进陇川县陇把镇吕良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放眼望去,连片的桑树青翠欲滴、随风摆动,为这个以景颇族、汉族为主的边境民族村寨增添了生机。 

1664462305135.jpg

近年来,陇把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实施“东桑西移”、调整振兴纺织工业等重要机遇,以吕良村试点实施建设“千亩蚕桑连片产业示范基地”并注册成立了“陇川县清扶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将蚕桑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双融合双促进”,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业语言”。

在位于“千亩蚕桑连片产业示范基地”的小蚕共育室,50岁的小蚕主管兼督导师盛菊霞正认真地处理着桑叶。

“‘蚕宝宝’的要求非常严格,要讲究温度、湿度等。”2017年,盛菊霞从广东来到了吕良村,2020年基地建成后便在这里负责小蚕的照顾工作,她见证着蚕桑产业给各族群众带来的变化。

1664462240448.jpg

吕良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有280户126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9%,甘蔗、粮食等农作物曾是各族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周期长、收入少。“现在不一样了,蚕桑产业成本低、效益好、见钱也快。特别是在基地负责小蚕饲养,村民再领回去饲养大蚕的形式下,村民半个月就可完成一批养蚕。”盛菊霞说,基地承担了高风险小蚕饲养环节,村民则负责养殖难度相对较小、风险相对较低的大蚕饲养环节,这样就能带动农户轻松入门,实现低风险养蚕。

“‘千亩蚕桑连片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着周边群众蚕桑产业的发展,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养模式下,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各族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之一。”吕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雍英顶说道。

1664462052561.png

此外,陇川县清扶种植专业合作社则按每亩1000元的价格,向村民租地1499.7亩,然后按第一年1020元,第二年1050元,第三年1100元,逐年递增的价格返租给各族村民,把增加的收入50%用于壮大集体经济,50%用于修补蚕棚、灌溉沟渠、购买机耕设备,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走出了一条就地就近的“造血式”扶贫新路。

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公司运作、能人示范、合作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吕良村的蚕桑产业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销售,做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施肥、标准化管理,“蚕宝宝、金叶子”真正鼓起了各族群众的钱袋子。

1664462500262.jpg

同时,陇把镇蚕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技术指导、争取政策支持、强化动员宣传,全力加快新植桑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强化老桑园管理力度;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密切配合,积极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基地技术人员联合起来,统一技术规范、联合开展种植技术和老桑园管理培训,进一步强化农户桑园管理技术水平,保障新种桑园发展地块有序落实。

“村子里的景颇族、汉族都在从事蚕桑产业,采桑、喂蚕,大家还会互相帮忙。也经常一起交流技术,没有任何的隔阂。”雍英顶表示,因为蚕桑产业,吕良村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面。

1664462376869.png

培育和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是民族团结稳定、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如今的吕良村,全村共发展蚕农133户,现有桑园面积2295亩,标准化蚕棚240座29350平米,2021年养蚕1778张,上交蚕茧78279公斤,实现农业产值331.29万元,各族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书写出边境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谐发展的美丽诗篇。


云报全媒体记者:胡娇 谭雅竹 管毓树 吴沛钊 段苏航 马楠

陇川融媒体中心记者:孔扎选晶 李易晨

责任编辑 刘自学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副总编辑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