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源清流自洁:滇源街道办事处十年生态发展之路巡礼
开屏新闻2022-10-26 22:54



绿树葱茏,流水潺潺。每天早上10点,护林员飞加永和他的几个伙伴会背上干粮,带上护林的工具,向树林深处巡查。他们是滇源街道办事处竹园村委会的护林员,每天,他们会行走30余里路,去巡护自己所辖范围内的20平方公里的森林。

在这个早先被称作白邑乡的地方,宋大理国时期属崧盟部之束甸部,历史悠久。纵贯白邑坝子的冷水河以及流经街道西南的牧羊河,自元朝以来一直是松华坝水库的重要水源,孕育出了滇源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2161666796970_.pic_hd.jpg

滇源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至今,一代又一代现代滇源人,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继续努力奋斗,造就出了一个山清水秀、天蓝气清的巨大绿色宝库。而被昆明人称作昆明人头顶上的“一碗水”的水源区——松华坝水库的源头,滇源人在同心戮力发展的十年里,生态优势尽显,他们以“两山理论的践行示范区”作为标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生态修复涵养水源

青龙潭、黑龙潭、云南丰泽源植物园,是昆明一带不可多得的风景名胜。境内有小石坝水库、金钟山水库、青龙潭水库及小塘坝40余座。潭泉星罗棋布,有99泉之说。清末民初,近代著名学者陈荣昌先生书写的“盘江之源”匾赠予青龙潭,楹联“踞盘龙宝象上流为霖为雨,溉金马碧鸡全郡利物利人”赠黑龙潭,高度概括这一水源区与昆明休戚相关的重要意义。

811666775345_.pic_hd.jpg

滇源街道办事处附近的龙潭

马兴旺是滇源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他出生于滇源,在滇源长大,唯一远离故土的时间就是当兵的几年,2000年他退伍又回到了家乡,一直从事包括森林防火、植树造林、林政管理等林业工作。

幼年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冷水河边都是农田,一望无际的稻田,风吹过,绿浪滔滔。家乡的冷水河也很清澈,那时候,它也是昆明人头顶的“一碗水”,昆明人知道松华坝,也知道这碗水的源头白邑乡。

2181666797182_.pic_hd.jpg


2191666797183_.pic_hd.jpg

龙潭里的水和花

上世纪80年代,为加强昆明饮用水管护,白邑被列为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白邑村东北一里许,这里百年以上的古柏苍翠挺拔,浓荫华盖,清凉泌人,多个石栏杆砌就的龙潭冒着汩汩清泉,汇入盘龙江源头冷水河,一路携珠裹玉向南。

冷水河是松华坝水库的主要入库河道,它流经8个村委会19个村民小组,沿途汇聚着众支流和黑龙潭、白龙潭等20余处泉水来到松华坝,丰水季节出水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年产水量达2亿多立方米,占松华坝水库蓄水量的90%,占滇池水体年交换量的42%,素有“盘江之源”的美誉。

2141666796551_.pic_hd.jpg

绿色滇源

从2006年开始,马兴旺见证了滇源“农改林”以及整个滇源的变化。

滇源街道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全面推开“农改林”建设,将原来的传统农业种植改为永久生态林和苗木基地建设。通过“农改林”措施,有效的削减和逐步杜绝了从前农业方面的磷肥、氮肥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在二级保护区主要发展林业生态和有机种植。现在,滇源街道办事处实施永久生态林和林业基地建设的面积已经达到21447.858亩。

“这些年,我们工作人员做了很多工作,老百姓也特别支持我们,辛苦归辛苦,但是措施确实是非常有成效的,现在冷河的水质常年保持在II类水标准。”马兴旺说,他们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有了根本的认识。而在村民们看来,他们所付出的辛苦也是认可的。

2008年10月,牧羊河口、冷水河口局部区域出现明显水华,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随着松华坝水库增蓄工作的推进,现有河道周边大面局“农改林”用地将处于淹没带以下,原有土壤中积累的大量氮、磷等污染物将释放进入水体,为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在甸尾、冷水河片区种植中山杉、水杉、红千层、千层金,柳树、川滇桤木、白杨、滇杨、火把果等9个树种。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冷水河河口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增加林地面积859亩,对于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拦截周边山地地表径流,吸收种植区土壤氮、磷和防治区域水土流失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种植水杉本来是为了净化松华坝水库的水质,马兴旺没有想到却收获了不一般的美景,成为昆明市民的打卡地。随着树木的成长,每年秋冬季节,水杉叶变红,水与天倒映,竟形成一片绝美的景致,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着爱好摄影的朋友流连忘返。

截至目前,滇源街道范围内共建湿地2100亩,通过日常管护,发挥了湿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生态修复中建成生态湿地2188亩。

生态治理 扮靓乡村

退林还耕和“农改林”项目的实施,还需要“面源”的治理,农家乐、养鱼塘等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河道,垃圾和粪便随意堆放,没有垃圾处理设施等,最后汇入水库,加剧了水质恶化。如果不治理好上述“元凶”,对水源保护区就不能达到久久为功的目标。

为有效管护退耕还林、“农改林”植被,滇源又实施了禁止规模化养殖的措施,在冷水河、牧羊河沿岸建围栏62231 米,禁止在林地放牧,加大“农改林”管护力度。

而在这一系列的保护水源的举措中,滇源街道办事处农林水中心主任胡春亲历和见证了滇源这些年来的变化,“水清了,空气好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胡春介绍,为了深入推进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削减面源污染,自2006年至2013年,滇源街道办事处在冷水河及大石坝水库沿岸共收租土地21447余亩,用于林业生态和苗木基地建设。

801666775335_.pic_hd.jpg

生态农业

随后,为了更进一步保护水源地,滇源强化了保洁工作,在集镇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辆6台,建成垃圾收集间205间,配备集镇、河道、公路、村庄清扫保洁人员共330名,保障水源地“组保洁、村收集、街道运转、区处理”垃圾集中收运机制正常运行,水源地垃圾日产日清,水源地垃圾收集清运率达100%。

同时,为了消减水源地污染负荷,滇源对河道私搭乱建、违规种菜进行专项整治。对冷水河河道两岸30米范围内,东小河、西小河、干河、窑河10社范围内沿岸的私搭乱建、违规种植蔬菜等农作物行为进行整治,以保持河道环境整洁有序。他们还关停了冷水河沿岸一级区内汽修厂、洗车场14家。

从青、黑、白、黄几大泉点直接建清水通道,泉水直接从龙潭截流人管道,汇流至冷水河,避免了在沟路流淌过程中的污染。经常性开展主河及支流清淤除障,在冷水河建拦污栅,由生态管护人员时常清除河道漂浮物。

如今的滇源,经过新农村、美丽乡村、水源保护等一系列建设的推进,建立健全了以“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区运转处理”为主,其他处理方式为辅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建立了 “清洁街道、清洁小组、清洁家园”和“垃圾清扫保洁示范村”评比考核机制。配置了集镇、村庄、河道、公路保洁员,形成了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集镇建污水处理厂,通过集中裁污处理,达标后才排放。在村庄中建三类以上水沖公厕,提升改造旱厕。乡村环境卫生得到大大改善,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生态巡护严防死守

俗话说“水火无情”,滇源近 30 万林地,一但发生森林火灾,后果无法想象,因此护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这些年,盘龙区实施了森林防火群众责任制,一年内自己所在村小组范围内不发生火情,每人每年奖励100元,连续三年不发生火情,每人每年奖励150元。滇源街道共配置天保、水保护林员230人,做到严防死守,还有全体村民群防群治,说到底,人人都是护林防火的宣传员和责任人。

滇源年产水量2亿立方米,占松华坝水库总水量的 90%,为滇池水体年交换量的 42%,“盘江之源”的美誉可谓名至实归、当之无愧。而这美名得益于这70.25%的森林覆盖率,这与像胡春这样的林业人员和当地老百姓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1997年,楚雄人飞加永随妻子来到滇源定居于竹园村委会上渣拉小组,2013年开始担任护林员一职。如今,47岁的飞加永回忆起当初的滇源,感触颇深。这二十几年来,行走滇源山间,他亲眼见证了水源区的变化。

2121666796550_.pic.jpg

护林员飞加永

那些年靠山吃山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是自然而然的事,“主要是当时村民不上山砍柴是没有办法生活的。”但多数人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水源保护地,也有意识的找干树枝来替代活木烧火做饭,但还是有村民砍伐不应该砍的保护树木。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护林防灭火工作和安排护林员。我管理的有20余位护林员,山林面积约20平方公里。我要负责检查每位护林员的上岗情况,并应对突发情况。”护林员在防火期的巡查,要求一切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林地,要检查树木有没有被毁坏的情况,检查是否有私自开荒、破坏林地、破坏生态等的行为发生,护林员发现相关情况就要求有关人员立即整改修复。“2019年的时候,上竹园小组,有村民在林地里挖水池蓄雨水用来种菜,护林员发现情况就上报给我,我们也按规定要求他恢复了。”

除了巡护山林之外,护林员还要负责宣传、通知护林防火期的政策。飞加永说,如果一个村一年不发生火情,每年每人可以获得150元的奖励。滇源的老百姓也很自觉的爱护森林,都知道自己所在地是水源保护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们愿意付出,愿意配合各项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村村做宣传,护林员们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他们(护林员)都会自觉的去挨家挨户的宣传、通知,政策宣传的很到位,能够带头执行政策眼下,滇源街道办事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面硬化了,村村都是花红柳绿。村民主要是种植香瓜、灵芝、魔芋等,有政府的扶持,这些种植也不需要搭棚,也能够保护环境。2008年左右,盘龙区政府开始每月发放水源区能源补助给村里,村民们也就不再砍柴了。现在,电、液化气替代了煤、柴,人们的生活绿色、环保,生活质量一天更比一天好。

在这些年护林的过程中,飞加永爱上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也知道了这片水源地对于昆明人是多么的重要,而他们的职责和岗位也是多么重要,“作为一名护林员,我真的很骄傲”。飞永飞回忆自己巡山护林这些年,森林覆盖率更高了,水更清了,水量也更大了。

绿色发展有机乡镇

当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而扼腕叹息的当下,滇源却焉知非福般留下了一方净土。

立足水源保护,按照“ 有机乡镇,绿色滇源”的思路,挖掘绿色生态资源,培植生态产业,充分发挥滇源区域优势,成为滇源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顺应新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生态食品”的需求。滇源推出了“公司+农户” 的组织模式,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于2016年落户在中所村委会,面积2500亩,主要种植有机蔬菜。由于位于优质水源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水质优良,是芸岭鲜生叶菜品类的主产区,实现了全年持续稳定供应。产出的菠菜、娃娃菜、罗马生菜等蔬菜翠绿油亮、味美鲜甜,深受市场和顾客喜爱。

2131666796550_.pic_hd.jpg

水源保护地

芸岭鲜生的驻扎也为当地就业提供了便利。该公司员工大部分是当地人,目前约有550人,实行计量模式,多劳多得,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年收入5万左右。

云南鑫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在老坝村委会,种植蓝莓、李子、苹果及有机蔬菜1000 余亩,有机蔬菜得到国际认证。

791666775315_.pic_hd.jpg

龙潭

积极探索中药材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位于水源核心区的中所村委会,村民主要种植芍药、重楼等中草药。他们建起了牡丹芍药种植园,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展牡丹田园经济。2001年,村委会的干部们带着村民一起来到山东考察,引进了一部分芍药种植。芍药的花与根都可以卖,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化肥,只需如豆粕类的农家肥,既能带动经济也能保护环境。

如今,在全街道范围内,已经试验示范种植当归、白芨、黄精、云木香、金半夏、草乌、丹参、何首乌、杜伸、重萎、芍药、黄芪、灵芝、马卡、附子等名贵中药材。还有羊肝菌、虎掌菌、北风菌等食用菌类。

随着人们的生活由温饱向小康发展,由吃饱到吃健康的需要,农产品从满足基本需求向优质化、多样化、营养化的转变。滇源的产业结构调整顺应市场,逐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发挥了水源区域优势,使传统的、单一的种植结构,逐步调整进化为现代的、多元化的结构。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人的途径,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机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是“一方人养一方水土”。

开屏新闻记者 邓建华  摄影记者 周明佳 杜帆

一审 邓建华

责任编辑 胡 巍

责任校对 吴龙贵

主编 邓建华

终审  曹 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