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滇风云 |鸡足山,奇秀甲天下
开屏新闻2022-10-28 13:26

昆滇风云.jpg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城西北方,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山。此山山顶耸西,尾掉东南,前有山峰,后拖一岭,形似鸡足,故名鸡足山,又名九曲山、青巅山。这座“天然森林公园”,一直有着“鸡足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因其雄、秀、幽、奇、绝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各方旅人。同时,鸡足山也是世界佛教名山、佛教文化宝库。一批宝贵的遗产见证了过去的岁月,也惊艳着当下的时光。

分割线

大自然的绝妙一笔

鸡足山东西长7千米、南北宽6千米,总面积28.22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248米,相对高差1486米,共有40余座奇山、13座险峰、34座崖壁、45个幽洞,另有泉潭百余,岗岭谷壑无数,素以雄、秀、幽、奇、绝而著称。鸡足山有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杉、六珍、七兽、八景,徐霞客曾称赞此山景色为“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况乎全备者耶。此不特首鸡天,实首海内矣。”

这座“天然森林公园”一直有着“鸡足奇秀甲天下”的美名,除了人类建造的后天景观,更多是大自然笔触下的天然秀色。

云海翻腾中的鸡足山天柱峰及楞严宝塔.jpg

云海翻腾中的鸡足山天柱峰及楞严宝塔

有古木秀于山林——

静禅古树,即著名的空心树,扎根在原悉檀寺遗址附近上山游道旁,在鸡足山众多的古树名木中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这株据说已有1700多岁的古树,属高山栲,高18米,基径斜面直径4.5米,要七八人才能合围。洞内径2.7米,高3.5米,可同时容纳20人左右。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广西高僧如正法师曾在此洞中修行宿息四十余年,为这棵古树留下了“禅榻无灯凭月照,洞门不锁望云封”的故事。

有长瀑飞溅山间——

玉龙瀑布是“善变”的,它形态无常,季节不同则景观不同。

夏秋正逢雨季,水量充沛,玉龙瀑布如飞花溅玉,水雾迷蒙,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冬季是休养生息的时节,瀑布也渐渐收敛起夏秋的大开大合,细流悬苍崖蜿蜒落下,如白练轻垂,构成一幅幽美的山水画卷。

丰水期的玉龙瀑布.jpg

丰水期的玉龙瀑布

到了春天,万物复苏,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瀑布轻轻悬在蓝天之下,荡在青崖之前,又是另一番空灵俊逸之美。

更有云海浮于山腰——

有人说在鸡足山最高处俯瞰云海,如临大海之滨,波起云涌,蔚为壮观!这样的描述再准确不过了。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当一场大雨洗净了山里的积尘,清晨的薄雾慢慢凝聚,鸡足山漫天的云海景观就成了。云海层层叠叠、缱绻缠绵,形态变化万千,美得惊心动魄,是多少华丽辞藻也道不尽的壮观。

当寂静的清晨慢慢过去,太阳终于姗姗来迟,它先是放出一缕微光,然后光芒万丈,朝阳与云海合作,为这方天地带来最震撼人心的奇观——云海日出。

还有天柱峰“四观”——

“芙蓉万仞削中天,抟捥乾坤面面悬。势压东溟日半夜,天连北极雪千年。晴光西洱摇金镜,瑞色南云列绮筵。奇观尽收今古胜,帝庭呼吸独为偏。”徐霞客登临天柱峰写下的这首《鸡足山绝顶四观》,道尽了天柱峰游人络绎不绝的原因——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观”皆是胜景!

当然,再多的文字也比不上一双到达现场的眼睛,关于鸡足山更多的美,还需你走近了去看。

分割线

千年佛教名山

据史籍记载,在宋朝时,就有僧人慈济在鸡足山修行,佛教开始兴起。

元朝时,相继有僧人源空、普通、本源等结茅潜修。

明朝,佛教在鸡足山大盛,先后有圆庆、净目、周理、无住、洪如、大错、担当等高僧在此修行,将鸡足山佛教文化推向极盛。据大错和尚著的《鸡足山指掌图记》记载,全山共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其中著名的大寺有金顶寺、九莲寺、石钟寺、寂光寺等。此外,还建有轩、亭、角、堂、坊、塔、殿等200余座,桥梁18座。

雪后初霁,深山古寺幽静空灵。.jpg

雪后初霁,深山古寺幽静空灵。

同时,道教也进入了鸡足山,在山中留下了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玉皇阁、真武阁等建筑。

清朝以后,佛教在鸡足山继续发展,增修了祝圣寺、楞严塔等寺塔,这时期有虚云、自性、洪舒、普行等高僧在此修行。

现在,因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壮美奇绝的自然风光,鸡足山已然成为一个名扬海外的旅游胜地。每年正月的朝山庙会期间,这里可谓人山人海,人们从四面八方呼朋引伴而来,攀上古老的山道,然后在鸡足山金顶的第一缕阳光中,望云海、观日出,郑重地许下希望新的一年一切顺利的心愿。

分割线

岁月造就的宝藏

从宋朝算起,鸡足山佛教已有千年发展历史。这千年漫长的浸染,为鸡足山留下了一批宝贵的遗产,它们见证了过去的岁月,也惊艳着当下的时光。

塔院秋月景——

佛塔寺坐落于文笔山左支尽头处的塔院山中,寺中有一座建于明朝崇祯戊寅年间(公元1638年)的白色高塔——尊胜塔,非常有名。

“晴空万里碧于水,遥望岭头白云生。塔影孤悬深夜静,冰壶濯魂恍难名。”不知是一个美丽的巧合,还是古人天才的选址,尊胜塔与天上皎洁的月亮一起,构成了著名的鸡足山八景之一——塔院秋月。

农历每月的中旬,当月亮移动到天柱峰楞严塔西面时,便与楞严塔、尊胜塔连成一线。此时,山林昏暗,唯两塔沐浴月光,格外清丽庄严,恰如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月下幽景图,构成“塔院秋月”的著名景观。

古寺题文章——

石钟寺始建于唐代,是鸡足山最古老的寺院。明清以来,许多名流政要慕名游览石钟寺,赠匾题联、赋诗填词,使其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为该寺静室题写“薜萝居”匾额;清朝时,云南巡抚王继文题写了“清梵普闻”匾额;再后来,孙中山先生为这座千年古寺题写了横幅“昙云法海”;1937年时,袁嘉谷登游至此,留下了著名的石钟寺长联。

这些留名史册的名人早已作古,而代表他们思想、艺术造诣的作品则保留了下来。当游人走近,细细看了,慢慢琢磨,各人自有各人的感悟。

禅房花木深——

祝圣寺是目前鸡足山建筑规模最大的寺院,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迎祥寺,又叫钵盂庵。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首著名的古诗中描绘的景色,都藏在鸡足山的祝圣寺里。该寺依山就势而建,碧瓦红墙,殿堂楼阁雅致瑰丽,内外长廊回合,洞门花圃、石凳茶座、修竹白梅,既体现出浓厚的白族建筑特色,又是中原建筑文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筑风格影响深刻的一个缩影。

分割线

昨日文章与今朝佳节

历史上,鸡足山备受文人墨客青睐,他们在鸡足山赋诗著文,题字献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志书编纂方面,前有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鸡足山地质、水文、植物、胜景、寺院等详细考察后,纂修了第一部《鸡足山志》;后有云贵总督范承勋、姚安土知府高奣映先后四次纂修《鸡足山志》;再晚些时候,滇中学者李根源、赵藩再修《鸡足山志补》。这些材料,是后人了解鸡足山历史、山川、人文、寺观、特产的重要文献和典籍。

华首门,传说500年开一次。.jpg

华首门,传说500年开一次。

在诗文画卷方面,除了前文提到过的董其昌、徐霞客、孙中山、袁嘉谷等人外,描写鸡足山的诗词有《渔家傲·潦倒瞿昙饶口悄》《抵鸡足山》《拟古诗七十首(录一十三首)》《鸡足山》等。抗战期间,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由缅甸经腾冲、保山来到大理,在儒将赵诚伯陪同下,专门登临鸡足山,被这里大千世界的景象震撼,先后创作了油画、国画多幅,其中国画《鸡足山》《鸡足山石图》《华首门写生》《赠虚云长老奔马图》《赠怀空和尚诗轴》、油画《鸡足山寺院一角》都是传世佳作。

“度除夕于万山深处,此一屑胜人间千万屑!”除了文学艺术作品,鸡足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为我们留下了朝山节。朝山节历史悠久,集佛教礼仪与民俗风情于一体,是鸡足山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徐霞客曾这样描述鸡足山朝山节的盛况:“朝山之夜,乌底火光,远近纷拏,皆朝山者,彻夜不绝,与遥池月下,又一观矣。”

鸡足山独有的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曾经的人游览鸡足山时留下的心得体会,是他们登山游记的艺术化表达。如今,这些游记已然成为鸡足山文化的一部分,又反过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鸡足山,如同一个循环,使得这座西南名山始终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分割线

【青年观】

鸡足山 吾辈心向往之

罗秋旭 25岁.jpg

罗秋旭 25岁

西南有山,名曰鸡足,吾辈心向往之。

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用这个词来形容鸡足山,再贴切不过了。

云海、日出、飞瀑、巨树、古寺……鸡足山是一座宝山,连看遍祖国大好河山的徐霞客都要两次“打卡”。拥有鸡足山的大理人,可真是让人“嫉妒”。

我曾有一个江湖梦,但因为人太怂,又没有绝世武功秘籍,所以没有“闯荡江湖”。我还有一个隐居梦。在我的设想里,隐居要在山里,山里要有参天大树,也要有飞瀑流云,总之要有极致的自然的美,鸡足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鸡足山,除了山与云,晨钟与暮鼓,还有“子午莲”“枯木迎春”“影子被文成公主扇掉的塔”种种传奇故事,以及人类上千年的探索开辟,有大自然绝妙的雕刻,等等。若真在鸡足山住上几年,也完全不会无聊呀,这座山可供探索的实在太多了。

嗨,鸡足山,改日一定再来看你!

分割线

互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云岭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云南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淳朴,为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的一笔。千百年来,云南人民敢为人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云南广大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努力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温故而知新,重温惊心动魄的大事件,比学可亲可敬的老前辈,凝望泽被后世的大工程,展现丰富多彩的风物志……对于鼓舞斗志,努力把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变为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推出大型历史人文纪实报道“昆滇风云”,以记者的视角解读昆滇历史人文,并请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杜建民先生题写了刊头

同时,我们诚邀广大读者积极参与,提供报道线索请拨打本报热线(0871)64100000,投稿请发电子邮箱ccwbwq@163.com并注明“昆滇风云”字样。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罗秋旭 文 通讯员 李文海 摄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曹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