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理性看待新冠病毒,逐步消除恐慌
开屏新闻2022-12-09 09:29

近期,各地各部门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上持续发力,对这些现实中的变化,民众的感受也较为明显。防疫手段的愈加科学和精准,给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让大家在面对病毒时少了些紧张和恐慌,多了些从容和坦然。在《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中,就有新冠康复者自述:“我终于敢承认自己阳过了。”

可以说,“不敢”对外讲述个人确诊、治愈经历的想法,准确地概括了新冠康复者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只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便有权选择是否向外界披露或分享自己的病情。不过,深入了解新冠患者所担忧或顾忌的地方,有利于社会完善相关措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隐私,同时也能减少人们在感染病毒后的心理恐慌。此外,当社会不再给新冠康复群体贴标签,而是发自内心地给予患者更多真诚的理解和关怀,在正常生活、社会交往方面平等对待,康复者才会以轻松的心态,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某种程度上,不愿对外谈及自身确诊和治愈经历的心理,是新冠患者病耻感的一种体现。相对应的,产生这样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是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疫情和病毒的,而病毒在不断发生变异,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防控措施也在因时因势地变化。但当自己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后,仍然有人会表现出担忧,尤其是家里有免疫力低的老年人、孕产妇或小孩的家庭,以及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在面对病毒时会感到紧张焦虑,也会有各类实际困难。对此,媒体以及专家,要以科学精神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有担当、讲真话,进一步根据病毒特性做好健康知识传播。同时,各地相关医疗资源要准备到位,把科学分类收治落到实处,给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兜底。

不少人恐慌的来源,也和担忧自身给他人带来不便有关。其实,只要自己不是故意传播病毒,大可不必有这样的心理包袱。未来,在具备隔离条件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每个人身边可能不时会有居家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自己、同事、朋友或邻居都可能“中招”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关怀他人,这样,如果有一天自己遇到了突发情况,也会被人们温柔以待。

12月7日,进一步优化防疫举措的新十条措施公布,随着防控手段更加科学精准,确诊者和周围人群所受到的影响会随之变小。当全社会科学理性看待新冠病毒,歧视现象在呼吁和治理中逐渐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疫情的恐慌和忧虑情绪就会得到改善。当人们逐渐走出心理阴霾,不带着过往的负担继续生活,我们的明天才能翻开崭新一页。


来源 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作者 白毅鹏)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曹婕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