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邂逅云南】傣族孔雀舞——让世界看到云南
开屏新闻2022-12-16 07:04

当非遗邂逅云南(栏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在彩云之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云岭儿女智慧的结晶,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印记,更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

即日起,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特别推出“当非遗邂逅云南”系列报道,和大家一起聊聊云南与非遗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云南精彩。


傣族孔雀舞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雀》再展翅

2022年8月31日,杨丽萍作品·2022版舞剧《孔雀》发布会在云南省大剧院举行,并于2022年9月18-20日在云南昆明云南大剧院成功首演,并由此拉开该剧全国百场巡演序幕。

视频来源:新华社

《孔雀》是杨丽萍于2012年创作推出的一部舞蹈作品,改编自她自编自导的成名作《雀之灵》。10年间,《孔雀》先后到全球40多个城市进行了300多场演出。

杨丽萍新版舞剧《孔雀》昆明“开屏”

图源:新华社

杨丽萍跳了将近五十年的孔雀舞,从《孔雀公主》到《孔雀之冬》,每个阶段都是一种成长,一种生命的过程。不仅七次登上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而且舞出国门,完成了从云南到全国,从东方到西方的贯通,让中国看见云南,让世界看见中国,最终成为舞者荣耀、民族符号、中国印象。

但比杨丽萍更有名的,是“孔雀舞”!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芒市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孔雀舞以浓郁的地缘民族风格,鲜明的艺术个性独树一帜,它的舞步律动,手式造型,舞蹈形态,情感表达都有自家的鲜明特点,体现了稻作舞蹈文化的特征,其形其神,均渗透着东方舞蹈的审美风韵。

分割线芳情雀艳若翠仙

飞凤玉凰下凡来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

钱景泰 摄 图源:德宏州委宣传部、瑞丽市文化馆

傣族舞历史悠久,据明代《南诏野史》记载,“婚娶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孔雀舞,傣语叫“嘎洛勇”,意为孔雀跳,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

杨明 摄 图源:德宏州委宣传部、瑞丽市文化馆

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来民间纷纷效仿,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东汉时,傣族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到洛阳表演孔雀舞、魔术、杂技等。可见,孔雀舞在当时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王小川 摄 图源:德宏州委宣传部、瑞丽市文化馆

傣族孔雀舞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歌舞剧之分。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鋩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躯体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景。虽然由男子表演的传统《孔雀舞》动作偏于刚健、挺拔少有阴柔之美,但流畅的舞姿与模拟孔雀的优美造型往往令观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

傣族孔雀舞是傣族先民情趣的流露,也是神人叙事性的肢体语言,在孔雀舞飘逸动态结构背后,蕴涵着傣族人家丰富的生命意义。它昭示着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与崇拜,也构建了傣族民众族群识别的标志和强化生命记忆的景象,是傣族民族历史上最具有生命意义,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的一种舞蹈。

勒都 摄 图源:德宏州委宣传部、瑞丽市文化馆

无论是民间还是当今表演舞台上,不同形式的孔雀舞仪态纷呈,从毛相、中国歌舞团的女子群舞,刀美兰的孔雀舞到杨丽萍的雀之灵,一路走来,越上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峰巅,饮誉于四海,同时也见证了孔雀舞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王建文 摄 图源:德宏州委宣传部、瑞丽市文化馆

如今,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在山水间尽情开怀,歌舞声中呈现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勒都 摄 图源:德宏州委宣传部、瑞丽市文化馆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综合自新华社、CCTV4《中国文艺》、云南网、德宏文旅

责任编辑 吕世成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刘超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