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云南省两会】云南如何确保“三年上台阶”?代表委员们立足自身工作支招
开屏新闻2023-01-14 11:08

“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为云南的未来提出了“3815”战略发展目标。蓝图已经绘就,要将战略发展目标变为美好现实,离不开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三年,云南要确保“三年上台阶”全面实现。

谈到“‘3815’战略发展目标”这个高频词时,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充满干劲。他们立足自身工作,对推动实现战略目标提思路、谈做法,并根据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意见、建议。

分割线

地方发展

借好“五个力” 实现跨越赶超

黎建勇.jpg

黎建勇

“我们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来发展壮大自己,实现跨越赶超。”省人大代表,宁蒗县委副书记、县长黎建勇说,具体而言,要借好“五个力”:

一是向政策借力。“去年以来省里出台了一系列三年行动的相关方案及配套文件,这些政策里蕴含了很多机遇。我们要对这些政策进行深入梳理,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树品牌的思路,对标投资导向,制定出台相应的工作清单,把政策细化为具体的工作项目,让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宁蒗发展的动力。”

二是向市场借力。他以宁蒗发展的动力来分析,短期内投资拉动依然是主要动力。从投资结构看,去年宁蒗县社会投资占比仅为10.5%,对政府性投资的依赖度较高,同时产业类投资占比偏低。“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招商营商的意识,创新方式方法,以招商营商的成效拉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同时强化产业类项目的包装策划,谋划推出一批产业类的发展项目进行重点推动,提高产业类投资的占比,让产业成为宁蒗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向科技借力。他说,宁蒗的土地资源丰富,地理优势独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十分明显,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走科技赋能的新路子。抓住科技特派团组团帮扶宁蒗的机遇,通过“科技特派团+市场主体+致富带头人+产业奖补”的科技兴农路子,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成为新的发展动力。

四是向资源借力。“地上风光好,地下宝藏多。”他形容宁蒗县的资源优势时说。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他说,以宁蒗可开发的风光发电量为例,装机可达到456万千瓦,但目前仅开发了21.8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4.7%,风光新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宁蒗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种类有7种。下一步,宁蒗将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五是向文化借力。“我们将启动实施‘文化+’行动,让民族文化在宁蒗的全域建设中,在旅游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中进行融合,提升产业、产品的价值链。”他说,通过充分挖掘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来提高宁蒗的辨识度、影响力、竞争力,为宁蒗的发展赋能。


延伸三七产业链 做大绿色铝附加值

乐加文图片.jpg

乐加文

“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文山市将力争把三七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让三七产业再上一个台阶。”省人大代表,文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乐加文说。

目前,文山三七已经获得三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统一标志,这是文山三七的金字招牌和软实力。下一步,文山市将抓好三七的基地化、标准化、绿色化,做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文山市已经引进片仔癀、云南白药等头部企业,正在与华润三九洽谈,实现了部分三七产品的集成加工,产品、产值和效益不断提升,仅云南白药的气血康单品就做到了15亿元左右的产值。围绕三七品种、品质和品牌发力,成功创建全国中药材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这是文山三七的又一重大突破。

另外,还要加强在三七种源、成分等方面的研发。未来,要将三七与文山的康养和旅游深度融合;拓展三七的使用场景,不仅做成药品,还要做成休闲食品和保健品,让三七市场更加多元,三七产品更多造福人类健康。

近年来,文山州聚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抓住铝水、深加工、以铝为基础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四个关键,聚焦精深加工、研发等重点,成功引进魏桥、神火、中铝等一批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企业落地文山。

文山市将聚焦铝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精深加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围绕绿色铝、绿色硅做强产业链,我们要力争不让文山的一滴铝水流出去,把每一滴铝水的附加值做到最大。”乐加文说。

分割线

乡村振兴

解决设施农业用地难

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

0T6A1576(19088054)-20230114121136.JPG

马志翔

大理州弥渡县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被誉为“蔬菜王国”“滇西粮仓”,是省“一县一业”蔬菜产业特色县。近年来,弥渡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一棵菜、一头猪”为重点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按照省委“3815”战略,弥渡县锚定“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着力在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列,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省人大代表,弥渡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志翔说,弥渡县将紧紧围绕“农”字,从三个方面来努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谈到农业发展,他说,弥渡将着力打造“一园四中心”:全省最大的数字农业产业园,全省最大的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全省最大的酱菜加工中心、滇西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滇西绿色农业示范中心。据了解,全国最大的樱桃番茄种植基地就落地在弥渡县的数字农业产业园,这家企业名称为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已经建成“雨水收集系统+环境控制与自动灌溉系统+数字物联网数据控制系统”于一体的数字智慧农业平台,产出的樱桃番茄连续两年荣获“云南十大名品”,公司的基地被认定为云南省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市场需求旺盛。

“我们将围绕‘小河淌水乡愁地、绿色蔬菜产业园’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百亿元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大发展促进综合实力大提升,努力打造人文荟萃、产业繁荣的幸福弥渡。”马志翔说。

同时他也坦言,弥渡县在坚持做优做大设施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数字化水平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用地难的问题。缺少设施农业用地,导致一些农业项目无法落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个卡脖子难题。因此,他建议,农业农村部门应当研究解决设施农业用地难题,树立大食物观,推动农业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在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上

向山区、欠发达地区倾斜

WechatIMG1613(19088055)-20230114121139.jpeg

殷海康

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曾经是隆阳区贫困面最大的乡镇,占隆阳区贫困人口1/4。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瓦房乡4362户19840名贫困人口都实现脱贫出列。“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老百姓的收入一定要再增加,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脱贫人口今年人均纯收入要增长15%以上’的目标,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实现的。”省人大代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殷海康说。

就山区而言,除了外出务工,生产性收入是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2022年,瓦房乡脱贫户通过产业发展获得的人均生产性收入达到1.15万元,在人均年收入的占比中达到60.5%。未来三年,要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再上一个小台阶,殷海康认为这离不开传统产业的巩固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脱贫出列后,瓦房乡先后成功培育了蚕桑种植、肉牛养殖及生猪养殖3个产业,其中生猪养殖产业近年来年产值稳定在2亿元左右,蚕桑种植产业去年的产值达到1584万元。“蚕桑种植应该还有5到10年的发展空间。”基于这样的判断,殷海康计划今年再带领全乡群众新植桑园500亩,同时投资240万元建成一座蚕茧收购站。“目前,我们的蚕茧单张产量从20公斤到60公斤不等,希望通过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蚕茧平均单张产量。”而在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上,殷海康计划拿出一定面积的土地,推广新品种饲料草及青贮玉米种植,通过草料保障能力的提升,带动群众扩大养殖规模。“我们还新建了1个设计存栏为800头的肉牛养殖场,计划引进养殖企业与老百姓形成利益联结。”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受制约最大的还是土地因素。”在殷海康看来,只有将土地集中在村集体的手上,才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壮大村集体经济。他建议,国土部门在土地调规的过程中,在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上稍微向山区、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进一步减少建设用地的土地审批流程,减少相应的审批时间。

分割线

数字经济

建议推进数据要素 交易试点平台建设

WechatIMG57(19088052)-20230114121127.jpeg

张云勇

谈到“3815”战略,省政协委员,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深有体会。他表示,通信央企要充分践行“国家首席、政府首选、人民首信”的职责担当,全面践行“3815”战略,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推进云南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数字先行。”在张云勇看来,在“3815”战略蓝图中,“强化数字赋能”“重点打造数字化示范性园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全面提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和物联网接入能力”等部署全面展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定决心、细致思考及全面规划。

高水平的数字科技也在方方面面改变着大家的生活。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以云南为例,全省建成并开通的5G基站数量已超6.4万座,排名西部第2,实现了129个县级行政区主城区的连续覆盖。同时,信息通信服务“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云南,手机流量资费单价已降至2.3元/G,仅为2015年的5%。政务服务场景正逐步由线下迁移至线上,民众通过手机“云”办事,实现了政务服务“全程无接触、24小时不打烊”。在昆明高铁站,智慧防疫平台有力支援了省内外防疫工作,平台将通行速度从3分钟降到6秒钟,大大提高了防疫精准识别度和通行效率。

张云勇介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也产生着深层次变革。云南省聚焦重点行业或特色领域工业互联网建设,有色金属冶炼、矿采选、先进装备制造、卷烟生产、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跃迁取得了诸多突破,打造了玉溪智慧矿山等近百项智能制造示范性标杆,云南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为近3000家工业企业提供动态检测服务。

“在云南,智慧云农平台服务数字乡村振兴,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农民的小买卖做成了大产业。”张云勇表示,信息通信行业以数字化手段为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发展和帮扶模式可持续。

他坦言,在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上,云南还存在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需完善等问题。他建议,云南省要推进数据要素交易试点平台建设,平台可定位为数据利益普惠型信息基础设施,面向西南地区提供数据开放、共享、交易的权威服务,未来可逐步延伸至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据交易枢纽。建议政府主导,推进政、产、学、研、用、融之产业生态各方运用智能算力中心、智能数据中心、数据交易平台等新型信息基础,重点围绕高原农业、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电子设备制造、新型材料研发等云南特色产业,在保障数据安全、稳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数据要素交易应用的创新实践,打造国家级数据安全管理与共享交易示范标杆。

他表示,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征程上,通信央企既是“铺路人”,又是“赋能者”,还是“护航员”,不仅要为云南发展数字经济提供“第一联接通道”,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工具箱和方法论,还要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网络安全最可靠的防线,在云南省“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征途中,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在云岭大地呈现蓬勃生机。

分割线

营商环境

从六方面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WechatIMG1356(19088056)-20230114121143.jpeg

杨利荣

“省委提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从5个方面抓工作,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有高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省人大代表、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利荣说。“我觉得要想促进经济发展,得先提振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这个信心提起来了,云南的经济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他说,可以从6个方面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畅通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助力加油;降成本、减税费,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减负担;清门槛、搭平台,为民营企业指明方向;落实政策,兑现承诺;解决企业困难,全力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保护好企业,全力为民营企业鼓劲、撑腰。

此外,政府部门要为实体经济做好要素保障,包括用地、上下游企业等。重点项目、大项目需要要素保障,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也需要要素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做好要素保障,我相信云南的经济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杨利荣说。

分割线

对外开放

加快口岸通道规划建设

谋划储备一批口岸通道

WechatIMG201(19088053)-20230114121130.jpeg

何卫

普洱市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云南省对缅开放的第二大陆路口岸、全国最大的锡矿进口口岸,成为云南省通向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口岸。如何推动“3815”战略在普洱高效落实?壮大普洱口岸经济,促进对外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强动力。省政协委员、普洱市政协副主席何卫是土生土长的普洱人,他见证着普洱口岸经济不断发展的历程。

何卫介绍,去年以来,普洱市高位推动对外开放工作,实现了对外贸易逆势增长,1至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44.4%,增速排名全省第3。

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对周边国家资源情况了解不够。”何卫提出,当前普洱市对境外资源的分布、储量、开采价值等情况掌握得还不全面、细致,导致对境外产业的分析存在盲区。他还提到,长期以来,如孟连口岸、西盟大黑山通道、澜沧雪林和阿里通道的建设,由于它们不是国家一类口岸,无法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支持,甚至建设前期的各种经费只能自筹。此外,除了缺少资金,口岸通道的建设还缺乏建设用地指标。

何卫认为,普洱市须在壮大口岸经济工作上持续发力,找准口岸定位,做大做强口岸经济,使口岸真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

何卫建议,首先应加快口岸通道规划建设,谋划储备一批口岸通道及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并立足口岸通道周边国家的资源分布情况,找准其发展、功能、产业定位。同时,不断完善口岸通道功能设施,积极争取省级智慧口岸试点,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逐步扩大推进边民互市贸易。推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实现境内外联动。“要不断做强做大口岸经济,推动普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何卫说。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孙琴霞 杨茜 罗宗伟 杨质高 闵楠 费丹艺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陈洁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