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谨防“培训贷”压榨就业困难学生
开屏新闻2023-05-30 09:15

“毕业近一年,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背上了贷款,每月还贷1200元,至今尚未结清。”据报道,又有大学生深陷“培训贷”陷阱。一些不法机构编造“包就业”“拿高薪”“找不到工作就退款”等幌子,诱导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借贷用于岗前培训,不少求职者落入这一陷阱。

以培训促就业,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培训贷”背后的不法机构,却决不是出于为大学生就业助力的目的,而是将大学生视作“待宰羔羊”。这些机构往往将自身包装成为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专业技术企业,在通过宣传造势骗取大学生信任之后,再告知大学生能力和经验不足,需要接受岗前培训,承诺培训后包推荐工作。一些大学生受此蛊惑,与机构签署《实训协议》,并通过分期借款平台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最终掉入陷阱。

“培训贷”成了“套路贷”,并且如牛皮癣一般屡禁不绝,此种现象值得深思。实际上,早在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关于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显然,将目标定位于大学生的“培训贷”,其业务在性质上已经违法。不过,这些不法机构往往盯住那些刚刚毕业又未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利用他们急于求职的心理,精心设计贷款培训的圈套,受骗者在发现受骗时,往往投诉无门。

麻绳专挑细处断。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是就业市场最脆弱的群体,对以他们为目标的“培训贷”骗局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强化打击力度与舆论监督,依法惩治违法行为。屡禁不绝的“培训贷”骗局,恰恰说明目前在这个领域的消费金融治理还有待加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上培训机构和网贷公司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其机构合法性、业务合规性,对存在问题的应当从严从快打击,提高不法机构的违法成本,增强监管威慑力,切实净化网络招聘的市场环境。


来源 光明网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