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头根:用蜂蜜打了一个比方
开屏新闻2023-06-06 16:39

云南中烟技术中心廖头根,博士,从事香料研究。

2019年,为提高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行业启动了香精香料自主研发工作。产品的应用模式从原来的“应用香基”转变成“应用香料”,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障数量多、品种多的香料品质一致性、稳定性,成为摆在廖博士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怎么解决?

廖博士用蜂蜜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香料,受品种、产地、气候、采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品质差异很大。

其原因最为重要的,是蜜源因素,也就是蜜蜂采的是什么花。

在初春,此时花蕾刚绽放,蜜源相对单一,成熟度欠佳,蜜蜂酿制的蜂蜜较淡;再晚一些,百花开始争艳,蜜源种类丰富,成熟度好,蜜蜂可以获取花朵更多的糖和营养,此时的蜂蜜颜色较深、更浓郁。比较来自同一种蜜蜂采的春蜜、夏蜜和秋蜜,颜色浅黄变化到深橘和锈褐色。

第二个是蜂群因素,也就是什么品种的蜜蜂去采的。

我国常见的蜂蜜大多是由意大利蜂、中华蜜蜂采集而成。它们对蜜源的选择各有特点:意大利蜂采的蜜源种类少,其蜂蜜的香气相对单一且稳定;而中华蜂相对不挑蜜源,其蜂蜜的香气较为丰富,稳定性相对低。

还有更复杂的因素——

比如,在某一地区的某个季节,往往存在多种花竞相绽放的情形,更加复杂的是,每年这种竞相绽放的花还不一样,蜜源的不稳定导致了蜂蜜的香气不稳定。这些工作以往都是靠着调香师的嗅觉和味觉来辨别的,常年训练让他们有了一个过人的本领,就是分辨蜂蜜的品质,只要喝一口大概就知道好与不好。

“需求不断的多样化,我们的嗅觉和味觉需要变得越来越灵敏,于是在培养调香师感官能力的同时,萌发了通过高灵敏度传感器来识别的想法。”廖博士说,通过调香重点实验室平台公开招募,选择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氧化物气敏型传感器,配合相应的数学算法处理模型,有效地实现了云南省内不同蜜源、不同蜂群酿造的蜂蜜的香气特征识别。同步与江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生阵列传感器,通过阵列传感器显示的色差,来实现不同蜜源、不同蜂群味觉特征识别。

“科技+传统看家本领,也为产品的品质稳定性、一致性加上了双重保险。”廖博士说。


作者 贾云巍 陈鑫龙 徐小龙 陈飞 普建彬

责任编辑 吕世成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陈洁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