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大理洱源:洋芋花开好“丰”景,助农增收添“薯”光
开屏新闻2023-07-04 21:28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栏题)

盛夏时节,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牛街乡大松坪村,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漫山遍野的洋芋花肆意绽放着,丰收的景象似乎近在眼前。

(昆滇传内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大理洱源千亩洋芋花开分外美,“薯”业振兴和美乡村 (3).jpg

大松坪村属于山区,海拔2700米。下辖有8个自然村,农户349户,人口1575人。村里的很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凭着一方水土孕育的淳朴和辛勤外出闯天地、谋发展,还有的则选择留在大松坪,将对丰收的渴望“写入”山塬沟壑。如今,2512亩的耕地上,已有1600多亩开满洋芋花,土地上到处散发着洋芋花浓浓的芬芳。

(昆滇传内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大理洱源千亩洋芋花开分外美,“薯”业振兴和美乡村 (4).jpg

群花烂漫、姹紫嫣红。一地连一地的洋芋花从山到川,汇集成了花的海洋。山风拨开片片花海,映入眼帘的是辛勤劳作的大松坪村民。他们正在忙碌地施肥,除了人工施肥外,还有技术人员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马铃薯种植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特色的增收致富产业,由过去的“温饱薯”变成了现在的“致富薯”。

(昆滇传内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大理洱源千亩洋芋花开分外美,“薯”业振兴和美乡村 (5).jpg

大松坪村党总支书记龚建军介绍说:“大松坪自古就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过去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技术落后、产量不高,仅能自产自足。牛街乡政府、大松坪村委会多次集体论证,认为马铃薯繁育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把马铃薯种薯产业作为村民增收致富、村庄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下决心擦亮薯业这张沉寂的名片。”

2014年,大松坪村的马铃薯种薯产业开始正式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当年,牛街乡引进了大理英茂种业有限公司,全面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 “党总支+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村党总支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帮助公司解决土地流转、用工等问题,积极申请政策支持,公司采用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方法,规模化集中种植,提高种薯的产量和品质,振兴当地“薯业”。此外,还通过支付流转土地的租金,提供就近务工的岗位,鼓足村民的钱袋子。大松坪村民赵定伍说:“家里3亩多的地都已经包出去,我还能到这里干活拿工资。”

(昆滇传内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大理洱源千亩洋芋花开分外美,“薯”业振兴和美乡村 (1).jpg

2014年流转600多亩土地种植马铃薯,2023年流转1600多亩。去年每亩产量3吨左右,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离不开大松坪村坚定不移把 “薯业”这篇文章做深、做实。申请建设监测仪器,科学合理调度水资源,大松坪村委会还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村委班子成员,小组长、公司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大家奔着同一个做大做强产业的目标,在手机端上快速反馈问题、共商共议、理清解决思路。

(昆滇传内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大理洱源千亩洋芋花开分外美,“薯”业振兴和美乡村 (2).jpg

“土地流转资金近130万元,公司也帮我们解决了务工困难的问题。每年播种和收割的时候,用工量比较大,我们的村民在公司的务工收入将近110万元。”龚建军表示,下一步继续发挥好马铃薯种薯产业的优势,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持之不懈地推进乡村振兴。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 通讯员 张钰琴 卢夺坤 马果清 摄影报道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刘超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