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从娃娃抓起”不能成为一个筐
开屏新闻2024-02-08 09:06

当前,一些地方职能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推进各自工作进校园,“小手拉大手”成为响亮口号,和娃娃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也要“从娃娃抓起”。小小年纪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还要向父母解释和宣传相关政策。不少教师戏称,各类“小手拉大手”活动生“拉”硬“拽”,把孩子拉成“千手观音”。(2月7日《半月谈》)

当前,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在教育领域蔓延:那就是“从娃娃抓起”的口号被滥用,成为了部分地方职能部门推卸责任、简化工作的“万能钥匙”。原本,这一口号寓意着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与意识,然而现在,却演变成了一种不加甄别、不论适宜性的“一刀切”做法。

在许多地方,防溺水、防诈骗、食品安全等各类宣传教育,不分青红皂白地涌入校园,压在了教师和学生的肩头。这些活动固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当它们如潮水般涌入,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安排时,就演变成了形式主义的重担,让教育工作者苦不堪言。

教师们抱怨,他们的主业已从教学转变为应对各种非教学任务。备课、授课成了抽空进行的工作,而大量的时间则被用于填写报表、应付检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如何能专心致志教书育人?学生又如何能在校园中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政策性的活动也被硬塞给学校。教师尚且一知半解,更何况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被要求向家长解释和宣传相关政策,这无疑是一种超越其认知能力的做法。如此“小手拉大手”,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引发家长的不满和误解。

这种局面的形成,固然有地方职能部门懒政思维作祟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也不应该承担起所有社会问题的解决责任。将教育视为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最终只会让教育本身变得沉重而失去活力。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进校园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确保活动的专业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其次,学校应坚守教育本位,对各类活动进行筛选和整合,避免形式主义和重复劳动。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发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尊严。

此外,社会也应给予学校教育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不能期待教育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将教育视为可以随意摆布的工具。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时,教育才能轻装上阵,发挥出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总之,“从娃娃抓起”不能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筐。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一口号背后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让教育回归本源、回归纯粹。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作者 王琦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