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无需为年轻人“断亲”过分担忧
开屏新闻2024-02-19 10:49

今年春节期间,“年轻人宁愿找搭子也不走亲戚”的话题上了热搜,“断亲”话题再次被热议。据上观新闻报道,有研究显示,年龄越小的群体,和亲戚经常联系的就越少,大多数“90后”只是“偶尔联系”,而18岁以下的群体就“基本不怎么联系了”。

和师生、朋友这类后天关系不同,以血缘为基础的亲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所谓“断亲”并不是一种断绝亲戚关系的正式声明,而是基本上不和亲戚产生交集,是懒于、疏于、不屑于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社会现象。

按照传统家庭观念,维系“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至关重要。但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意识到,虽然亲缘关系无法选择,但并不意味着不可舍弃。

尤其是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当亲缘关系非但不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和慰藉,反而会有形形色色的麻烦、困扰,甚至是痛苦与伤害,“断亲”便成了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社会流动的加速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让不同的亲戚不仅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地域,在职业、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生活节奏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许多亲戚平日里就很少联系、鲜有交集,是一种“弱关系”,“断亲”只不过是不愿意做表面功夫,将这种“弱关系”以一种更加极致的方式呈现出来。

年轻人同亲戚之间的冷漠、疏离状态,已经成为个体乃至一个群体的一种日常生活。但“宁愿找搭子也不走亲戚”这样的“断亲”,说到底,就是年轻人不愿意被“无效社交”、长辈意志、习俗等束缚,而更加强调个人意识、更加在乎个体感受,基于自己的情感、认同、意愿进行主动选择,彰显了社交理念的主动觉醒。

面对“断亲”,一些人忧心忡忡,呈现出一种乡愁式担忧,为亲情淡漠、关系疏离感到失落,怀念过去“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实际上,“断亲”所展现的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无需标签化乃至污名化。相反,我们要读懂这背后的年轻人利益诉求和精神需要。

从过去的“乡土中国”走向今天现代化、开放性和高流动性的“城市中国”,我们的社会生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传统社会中,一个家庭往往需要依靠家族、宗族来谋取机会、资源,并从亲缘关系中获得庇护和安全感;而在现代社会,文明、法治的进步以及个体和家庭经济的独立自主,就已在此方面提供了基本保障。这也为年轻人“断亲”创造了客观条件。

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年轻人并不是不在意传统亲缘关系了,而是在现代社会里,传统亲缘关系渐渐被同学、同事、同乡,甚至是“兴趣搭子”等新的关系所冲淡。

因此,无需为年轻人“断亲”过分担忧,而找准年轻人“断亲”的社会根源,读懂这背后年轻人的渴望与需求,为他们的城市生活提供更多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也是一个成熟、温暖的社会的应有姿态。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特约评论员 杨朝清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