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电商平台三折卖书,触动了谁的利益
开屏新闻2024-05-24 09:37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时间尚未进入6月份,有关“6·18”大促的话题已经出现,只不过,似乎带上了些许“火药味”。日前,两份来自出版行业的“联合声明告知函”在网上流传,引发大范围讨论,并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多家出版社抵制‘6·18’图书大促”。

这两份声明,由北京10家出版社和上海出版经营管理协会代表的上海46家出版单位发出,指向的是一家京东图书关联公司。随着事件的发酵,未来还有没有更多的出版社参与其中,事件的最终走向如何,以及有没有谈判和解的可能,犹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出版社与电商平台的利益博弈已经摆在了桌面上。

《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12亿元,同比上升4.72%。短视频渠道仅次于电商平台,成为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多家出版社联手抵制“6·18”图书大促,拒绝与电商平台合作,意味着出版社主动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图书分销渠道,多少有点壮士断腕的悲壮意味。

换言之,这次高调抵制“6·18”大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绝境中的反击,有着诸多的不得已。每年“6·18”,各大电商平台都会适时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对消费者来说就如同节日般的存在。尤其是对书迷来说,大促期间大量购买打折图书可以省下不少钱。但问题在于,图书可以打折,但价格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打破价格底线,就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从两份联合声明告知函可知,此次矛盾的关键点,或许在于电商平台提出的促销条件,即“全品种图书价保三折”以及“全品种图书二至三折不等的价保”。这样的“骨折价”,对于出版社来说相当于赔本赚吆喝,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京东图书采销员工曾在朋友圈公开回应此事,表示只是想更好地让利于消费者,以及通过薄利多销扩大销量,给合作伙伴们创造收益等。这个回复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忽视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利益失衡了。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平台可以用其他品类的商品来对冲利润风险,还能赚得一个让利于消费者的好名声,唯一受到冲击的就是出版社,过于苛刻的折扣,不仅让出版社无钱可赚甚至倒贴,还有被道德绑架的嫌疑。

一个行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应当保持基本的利益平衡。通俗地说,大家都有钱赚,而不是一家独大。这只能通过利益博弈来实现,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电商平台话语权过大,垄断了利益分配权。消费者都希望能买到尽可能便宜的图书,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任何商品都不是越便宜越好,这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冲击。此次多家出版社抵制“6·18”大促,是一个反思的契机,也是一个值得审视的信号。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评论员 苏颖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文化中国行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