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新增13个固定增雨作业站点!昆明印发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施方案
开屏新闻2021-09-17 17:46

近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昆明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云龙水库、松华坝水库、清水海水库等主供水源区年相对增雨率达到17%以上,实现相对增雨量1.5亿立方米/年,人工防雹工程实现农经作物保护面积90万亩/年。

分割线

到2025年主供水源区年相对增雨率达到17%以上

近年来,昆明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入发展最快、服务最广、效益最突出的阶段,全市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能力明显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标准化率达98%。服务领域由抗旱减灾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水安全等全方位发展并取得显著服务成效。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形成组织完善、投入稳定、技术精良、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云龙水库、松华坝水库、清水海水库等主供水源区年相对增雨率达到17%以上,实现相对增雨量1.5亿立方米/年,人工防雹工程实现农经作物保护面积90万亩/年。到2035年,推动昆明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行列。

分割线

2022年新增13个生态保护型固定增雨作业站点

《实施方案》提出,以昆明市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围绕干旱、冰雹灾害多发区、烤烟主产区和生态重点保护区,2021年完成编制全市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服务作战图,加大常态化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力度。2022年建立全市干旱区、冰雹带区域联合联防作业服务模式,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针对昆明市水资源量紧缺的现实需求,强化以重要供水水源区、主城主水源库区、重要河流水源区为重点的常态化人工增雨作业。加强上下协调、加大区域作业力度,进一步发挥人工增雨对主城区空气质量改善的作用。2022年东川区、嵩明县、寻甸县新增生态保护型固定增雨作业站点13个,大力提升北部生态涵养区、滇池流域涵养水源、生态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

在重大活动应急保障服务方面,《实施方案》提出,2021年完善应对森林火灾、严重干旱、重大活动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统一指挥机制,适时启动针对性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根据重大活动需要,2022年完成人工增雨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建立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工作机制,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

分割线

2022年完成聘用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人员

在提升基础业务能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起组织开展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提升作业队伍职业技能素质,完成聘用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人员。同时,在2022年完成昆明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对市级,嵩明县、富民县、东川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进行升级改造。2023年寻甸县、石林县、宜良县、禄劝县在重点防雹作业区布局建设8部地面作业辅助小型雷达,提升人工防雹作业精度。2024年,实现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双偏振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产品的本体化应用,提高冰雹早期判别能力。

在作业能力提升方面,2022年完成寻甸县4个、晋宁区2个、禄劝县2个、盘龙区2个未达I级安全等级作业点的改造、改建,更新市级及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车和作业装备,增配宜良县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车,完成西山区、官渡区、五华区地面催化剂发生器环境信息采集器建设,2022年新建阳宗海管委会烤烟人工防雹作业点1个,2023年寻甸县、禄劝县、富民县完成作业装备自动化更新列装,积极探索作业新方式、新手段。

此外,还将提升云水资源监测能力。2022年在松华坝、清水海水库补充布设2套雨滴谱仪,在西山区、五华区、官渡区建设六要素自动气象站等地面云降水探测设备。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罗宗伟

责任编辑 猫恩泊

校对 顾庆华

编审 赵梅圭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