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在云南|临沧临翔:非遗薪火相传,聚焦“一老一小”
开屏新闻2024-04-11 19:17

美好生活在云南栏题图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临沧市临翔区为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将“老有所为”和“幼有所育”有机融合,以“以老带小”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做到“一手扶着老人,一手牵着孩子”,让非遗传习馆成为老人的家,把非遗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里,让非遗得到传承,文脉得以赓续。

临沧临翔:非遗薪火相传,聚焦“一老一小”

据悉,临翔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011年5月,临翔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83岁的俸传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直坚守初心,保持精益求精、恪守本心的工匠精神。一个民族,一段木材,一项技艺,一只象脚鼓,便能述说耄耋老人俸传诗那些年的精彩。

临沧临翔:非遗薪火相传,聚焦“一老一小”

如今,虽然俸传诗老人有点耳背,视力也有所下降,但还在为傣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出谋划策。俸传诗说:“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象脚鼓制作技艺这个非遗文化传承下去,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3年6月,俸传诗被评为云南省2022年度优秀国家级传承人。

临沧临翔:非遗薪火相传,聚焦“一老一小”

传承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时时刻刻牵动着非遗工作者的心。得知俸传诗耳朵听不清楚,非遗工作者为他送去了助听器;俸传诗行动不便,临翔区便在他家门口建立了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传承基地。

临沧临翔:非遗薪火相传,聚焦“一老一小”

走进传承基地,入目所见是大小不一的象脚鼓,目之所及是摆放井然有序的制作工具。如今,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在传承人们的精心打理下,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

临沧临翔:非遗薪火相传,聚焦“一老一小”

为更好地把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和傣族象脚鼓舞传承下去,临翔区把目光聚焦到了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上。如何让青少年更加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临翔区多措并举,开设了临翔区傣族象脚鼓舞春季学期长期免费艺术培训班,给孩子们提供艺术交流的平台,激发青少年儿童对非遗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在开展非遗进学校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把孩子们带到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让传承人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同时,也肩负起传承民俗艺术的使命。

临沧临翔:非遗薪火相传,聚焦“一老一小”

快看,市级傣族象脚鼓舞代表性传承人俸花正带领着一群小朋友围在她父亲俸传诗身边,欢快地、有节奏地、步调统一地敲打着象脚鼓;再看,象脚鼓舞比赛开场舞由传承人们带着小朋友迈着有力且坚定的步伐,打着整齐的节奏,在阵阵鼓声中拉开序幕,台下鼓声、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俸花说:“敲起鼓跳起舞,是民族团结的表现,我要像我的父亲那样,把非遗技艺传授给孩子们,让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通讯员 杨锦雯 钱熙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